约翰内森十分激动,他要混在另一个示教室,这个示教室没有住示教室那么大,但是也够用。
以前那种场面又出现在脑海里,这次来中国真是值,除了连体人手术,还可以看到这种跨洲远程手术,如果这样,以后杨教授坐在中国的操纵室里可以做美国的手术,这样,隔着太平洋,约翰内森也可以获得杨教授的技术支援。
只是,法律问题怎么解决,激动的约翰内森不免有些被泼了冷水。
他看了一眼手术机器人的品牌,不是他们常用的品牌,而是一个全新的品牌---锐行,他记住了这个品牌,以后如果能够让杨教授做远程手术,一定要有这个品牌的手术机器人,否则无法与这边的操作台配套。
约翰内森偷偷地与一个工程师交流,然后留下他们公司的电话,以备以后需要。
那边消毒平淡已经做好了,其实这台手术需要杨平亲自主刀的是颅内手术,涉及到术后对大脑功能的最大限度恢复,其余部位的手术交给宋子墨主刀完成。
患者64岁,男,车祸致全身多处外伤伴不省人事半小时入院。杨平对他的病历已经熟记在心,这个患者最严重的损伤在颅内,颅内的出血已经压迫脑干,虽然出血量极少,但是部位特殊,足以导致昏迷,后面随着出血加重会引起死亡。杨平的手术目的就是取出脑干内部的血块,并且进行止血。
近期杨平与脑干手术有缘,连体姐妹的主要问题也在脑干,其实不是他与脑干有缘,而是这一类的高难度高风险手术别人容易拿不下,只能找他,其它别人能够拿下的手术一般不会找上他,自然跟他缘分少。
方教授颅内出血量其实很少,只是局限于脑干,位置太特殊,所以才会危险。
其它部位,比如骨盆骨折、脊柱骨折、肋骨骨折、四肢骨折等等,大量骨折造成大量的失血,脊柱骨折目前来看没有引起脊髓严重损伤,后期脊髓功能恢复应该比较好。
还好,脑干深处的出血速度不是很快,应该是渗血导致的。
要是平时普通病例,杨平会在术前跟大家讨论一番,鉴于现在争分夺秒救命,所以没时间跟大家讨论,要讨论也放到术后再做。
手术机器人手术比起传统的外科手术,优点还是很明显,比如机械臂的精确性和稳定性比人手还好很多,机械臂带有过滤震动的装置,不会有人手那种振动。
在导航设备的辅助下,机械臂可以十分精准地到达手术部位,现在这台手术机器人就是自带导航设备,利用CT扫描的导航,锐行的自主创新能力还是很强,这台手术机器人的X射线剂量非常少,是市面上同类设备的十分之一。
但是为了尽量减少X射线的剂量,杨平没有全程采用导航,只是在术前使用导航来定位,开颅的工作交给了宋子墨,他负责显露脑干,杨平只负责最关键的部位,进入脑干,取出血凝块,进行彻底止血,最后的关闭工作也由宋子墨完成。
两人的配合非常默契,宋子墨完成显露工作,杨平利用手术机器人切开脑干,取出里面的血凝块,对出血部位进行彻底的止血,然后缝合脑干,剩下的工作由宋子墨完成,整个手术做了大量工作,但是手术过程时间非常短,邓医生以为少十几个小时,但是只花了三个多小时,全身手术全部做完,手术做完后,没有活动性出血,方教授的血压自然就稳住。
当宣布手术结束的时候,领导在示教室还没反应过来:手术这么快就结束了,前前后后准备这么久,以为要大干一场,经历一场惊心动魄的急救,没想到,三个多小时手术就轻松结束。
他还以为手术出了什么问题呢,立即问道:“方教授现在怎么样?”
“手术很顺利,方教授现在生命体征平稳,如果不出意外,应该72小时内可以醒过来。”杨平自信地说。
领导松一口气,手术做这么快,还以为出什么问题呢。
夏院长和韩主任已经习惯这种节奏,杨平主刀的手术哪有不快的,要是太慢反而不正常。
大家憋着一肚子的劲,感觉什么都没干就结束了,所以一下子还真不适应。
既然手术结束,领导也没必要留在三博医院,他留下一个助理在三博医院,担心术后方教授出现意外情况还需要二次手术,留下一个人在这里负责组织联络,他带着团队要赶回帝都。
第二天,各大网站和报纸报道了这一起跨越万里的远程手术,并对三博医院提出了表扬,这标志着远程手术的成熟。
这则正常的报道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它被翻译成各种语言出现世界各国的网络和报纸上。
杨教授利用手术机器人给万里之外的患者做了手术,杨教授和手术机器人成了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