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尽快准备手术。”
“好。”
邓医生马上去准备手术,工程师已在组装手术机器人,手术器械也已经到达手术室,这些器械全部是空运过来,都是一次性无菌包装,即开即用,包括无菌单。
医院的餐厅送来了工作餐,宋子墨抓紧时间吃点食物填饱肚子,等下好全力以赴做手术。
---
三博医院这边,杨平带着医疗团队也在忙碌,他们对手术机器人的控制台进行检查测试,要确保万无一失。等非洲那边的手术机器人安装好,卫星通讯链路接通,两边进行机器配对,然后对网络的稳定性及延时进行测试,让杨平对这些数据做到心里有数。
这边的工程师团队负责人是陈智亲自出马,他要确保这次手术中设备万无一失,很快,他们完成了检测,没有任何问题。
手术机器人各种零配件也已经运来三博医院,随时可以对故障进行抢修,而且他们还组装了同样的操作台,备用,一旦出现故障,他们可以迅速切换。
帝都来的领导在三博医院已经设立临时指挥中心,对三博医院、非洲医院、通讯卫星三个节点进行即时调度,让他们达成协同,为了这台手术,专门调拨通讯卫星进行网路搭建。
方正明院士对我国的一些特殊金属的提炼做出巨大贡献,在他的努力下,我们很多金属的提炼技术是世界第一,在提炼纯度和成本方面遥遥领先其它国家,形成断代碾压,这些特殊金属在很多高科技行业得到广泛的应用,所以他是当之无愧的国家战略级人才。
此次,方院士前往非洲也是万不得已,他要亲自去这里的一座矿山,对这里的矿石等进行实地研究,以解决个性化提炼工艺的问题。
没想到在回来宿舍的路上发生车祸,全身多处严重外伤,尤其颅内也有损伤。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杨平看过他的各种影像图片,手术难度很大。
如果只是救命,相对来说简单很多,但是在救命的同时,保证方院士的生活质量,尤其是大脑不受影响,手术的难度非常大。
领导在手术室的示教室建立一个临时前线指挥中心,领导担任总指挥,夏院长担任副总指挥。
一个医生足不出户,可以在万里之外给患者做手术,这是以前科幻电影里才能看到的场景,在手术机器人和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的今天,这一切现在可以成为现实。
锐行的手术机器人是这种超级远程手术的最佳实现者,虽然它发展晚,但是在大量的资金和人才投入下,手术机器人项目进展迅速,目前用于这次手术的机器人可以说是世界一流的手术机器人,机械臂是更加先进的软臂,在操作的灵活性和精准性方面已经领先市面上的主流机器人。
锐行的发展速度很快,它逐步形成药物、医疗器械、医疗仪器设备、实验室试剂、实验室仪器设备、人工智能、医疗临床及实科研软件等等全覆盖的大型医疗科技公司。
首席科学家陈智不但创新能力很强,而且管理大型研究项目的能力也很强,他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人才,黄佳才送他很多次出国差考察培训,让他掌握了世界上最先进公司的技术和研究项目管理。
工程师们争分夺秒,很快,非洲那边的手术机器人已经装备好,专门用于做手术的卫星也准备好,网络顺利联通,两边的联通配对测试开始展开,这也是对锐行的手术机器人一次巨大挑战,杨平知道,这次是全世界距离最远的远程手术。
很快,配对一次性完成,杨平试验性地操作一会手术机器人,响应快速,网络稳定,虽然有那么一点点延时,基本上不影响手术操作,杨平很快适应这种延时。
这次不让宋子墨主刀手术,而要自己亲自远程手术,杨平倒不是不放心宋子墨的手术技术,而是杨平觉得宋子墨的外科操作水平跟自己肯定有差距,这种差距是没办法弥补的。
这种差距会导致术后手术效果也出现差异,对一个顶尖科学家说,别说八十分和九十分的差距,就是九十五分和九十四分的差距也会带来严重的影响,这是杨平必须亲自上阵的原因。
宋子墨心里也清楚这个道理,所以他愿意默默地做好助手的工作,协助杨平将手术尽量做完美。
之前秦教授也考虑过,由他们派人过去做助手,但是后来仔细想想,还是同意三博医院的意见,派宋子墨过去。
这种病情,也只有宋子墨过去配合,杨平才放心,万一机器出问题,宋子墨能够独当一面,继续独立完成手术。徐志良呢,技术上没问题,但是沟通是个大问题,所以徐志良不适合去外面办事,只适合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