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陈景恪有些哭笑不得。
“这也是为何每到科举时期,读书人就喜欢扎堆的原因之一。”
成本高,就影响推广。
“啊对了,他打头阵,对你后面宣扬大同思想是不是有帮助?”
不知道也就算了,知道这一点还让工匠制作铅模,这事儿陈景恪做不出来。
如此持续了三天,都没有人能和方孝孺正面论道。
事实上,铅活字成本更低。
唯物学初露锋芒,整个洛阳都在讨论此事,就连大字不识一个的老百姓都知道了此事。
确定没有语言逻辑上的硬伤,以及没有政治正确的问题。
“到时候也方便你行事。”
“文社参与的人太少,影响力太小。”
朱标说道:“铜活字以前朝廷也试过,最后因为不着墨失败了,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
“以前他们只能通过出书,通过文社相互交流看法。”
朱标颔首道:“好,既然你都想好了,那就去做吧。”
果然不愧是方孝孺啊。
朱雄英一脸若有所思,预设立场吗?
好好好,学到了学到了,嘿嘿。
有些儒生不服,就开始指责挑衅,有些甚至破口大骂。
朱标想了想说道:“之前你不是提议,将解缙调回来吗?就让他当这个总编辑吧。”
生意反而变的更好了。
于是就解释道:“免费的可还好,我弄这个是收费的,谁想看必须花钱买。”
陈景恪愣了一下,才反应过来他话里的意思。
“弄个更大的平台,让天下读书人一起参与进来。”
陈景恪叹道:“不是理学弱,而是这场较量本就不公平。”
在周报上打擂台,看似公平合理,然而根本就不可能。
朝鲜王国来的那群读书人很气愤,然而方孝孺却无动于衷。
拿起书:卧槽,好精彩。
至于原因,大家懂的都懂。
朱雄英恍然大悟,说道:“原来如此,方孝孺太狡诈了,将理学门人算计的死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