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只要算学迈出这关键一步,等将来武科、工匠依次走入正轨,天下英才尽入吾彀,便再不是一句妄言。
王德端着刚泡好的热茶进来,见皇帝盯着奏折出神,轻声劝道:
“陛下,该歇息了,从清早起来,已经忙了三个时辰。
甄太医几次叮嘱,陛下万万不可再劳心劳心,不然头疼旧疾容易复发。”
李二陛下接过茶盏,喝了一口,当热茶顺着喉咙滑下,暖意传遍全身,驱散倦意。
“不急,朕得再看看试院选址。
李斯文这小子风风火火,办事效率奇高,没准下午就会递来折奏,朕得提前有个谱,省得又被这货给蒙骗!”
。。。
午时的太阳正烈。
工部衙署的院子里伫立着一株老槐,树荫下几张石桌,两三小吏正趴伏桌上,专心核对着工程图纸。
墨汁与槐花香混在一起,清香中流露出一股忙碌气息。
李斯文刚走到门口,等候已久的工部尚书段纶,便紧忙迎了出来:
“小公爷,陛下已经传旨,命工部上下全力配合科举筹备。
你说吧,试院选址在哪?需要多少人手?臣这就去准备。”
李斯文跟着段纶走进衙署,里面的墙上挂着长安的舆图,还有各种工程图纸,长安城墙修缮图,漕运河道疏浚图。。。
可见皇帝手头阔绰后,大刀阔斧的兴办了多少工程,怪不得老登总哭穷!
李斯文扫视着长安舆图,最后目光落在城东,侯杰已经提前打探好的一片空地。
“段尚书请看,此地紧邻灞河,地势平坦,离东市间隔不足一里。
外地学子进京赶考,不管是采买还是住宿都很方便。
而且这片空地足够大,三十间考房,每间考房隔三尺,还绰绰有余。
可留有设置监考官署、禁军营房的余裕。”
段纶凑过去一看,眉头却皱了起来,手指在舆图上点了点:
“小公爷,这片地。。。好像被河间郡王的子侄给占了。
上月,李存义走水道从江南运了批茶叶过来,说东市仓库不够,就把这里给占了。
还往外扩张,搭了好几个棚子,说要等秋收后再搬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