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敛?
这群五姓七望已经高贵了太久,记吃不记打,不把他们一棍子打死,绝不会收敛太久。
等着看吧,他们消停不了多少时日,就会想方设法的试探朕的心意。”
李二陛下摇了摇头,眼神里带上几分疲惫,但其中冷意没有丝毫暖化之意。
“呵,崔家只是个开始,接下来,朕会命户部和京兆尹府联合查抄,一点点查清各地士族的私粮。
凡是对不上号的统统归为国有,敢抗命的,就以‘囤积居奇’治罪。”
言罢,皇帝心意阑珊的走下龙椅,走到李斯文身边,拍了拍他的肩膀:
“粮草的事,朕自会处理,你只管安心筹备制科,不用忧心其他。
试院选址要快,负责阅卷的同考官也要尽早定下来,务必做到公平公正,别给士族留下挑刺的余地。”
事已至此,李斯文无论如何也只能接下这个差事,暗暗叹了声,躬身应道:
“臣会尽快办好此事,绝不辜负陛下的信任。”
皇帝点了点头,走到窗边,看着外面渐渐升高的太阳,语气里带着几分感慨:
“彪子,你要记得,不是朕非要和士族为敌,将之彻底铲除。
朕只是想让他们知道——大唐的天下,不是他们世家的一言堂。
这是朕亲手打下的锦绣江山,更是万万百姓的栖身之所。
只要科举推行天下,等一批批满腹经纶的寒门子弟走进朝堂。。。
这群士族自身难保,也就没了其他什么歪心思。”
前景是光明的,但在黎明前的黑暗,大唐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不知是不是想到了,自家那几个总不消停的儿子,李二陛下突然长长叹了口气。
“不过爱卿且放心,这段时间朕会亲自看着,对科举,他们不敢再轻举妄动。”
想到科举,还有皇帝有些心急的想法,李斯文突然提议道:
“陛下,科举重开无疑是件大好事。
但臣思来想去仍觉得,一考定终生,对那些怀揣着大抱负,千里迢迢进京赶考的学子,实在太不公平。
不如在制科前,先在长安、洛阳两地设‘试院’,让士子们先行小试身手,筛掉某些滥竽充数的庸才。
如此,既能为正式科举热热场子,也能让百姓们提前看到科举的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