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记得司农卿是谁,但一听席君买提到崔善为,李斯文便隐隐有了几分印象。
哪怕不算上刚来大唐时,徐建塞给自己的那本书名册上的信息。
李斯文仍能回忆起,自己背过的那句‘九日重阳节,三秋季月残’,便是出自此人之手。
崔善为,河北道武城人氏,同属清河崔氏,五姓七望中的一员。
也是刚才在奏折上所见,‘山东籍崔仁师’出身主家,与博陵崔氏对应的另一支崔姓主脉。
不出意外的话,此人更是这次联名上书,为长孙涣求情的领头人之一。
“臣崔善为,参见陛下。”
一副儒雅文人作风,年约四旬,面白清瘦的崔善为,稳步走进殿中。
拱手行礼间,嗓音里还带着几分过于刻意的恭敬。
想来也是,哪怕是李二陛下亲自监督修订的《氏族志》,崔氏依旧能力压皇室李家,高居榜首。
出身家族名列天下之首,贵不可言,眼高于顶的崔善为,又怎会真的将自己视为李唐臣子。
心怀恭敬,装装样子,表面上说得过去就行。
躬身行礼后,崔善为没着急起身,而是将手里锦盒高高举过头顶:
“陛下,此乃臣连夜整理的粮草调度册,北境、西线的缺口都标在上面,还请过目。”
皇帝没命令,王德自然不敢接锦盒。
只听皇帝语气淡漠,缓缓而道:“崔卿有话直说,不必绕弯子。”
崔善为这才起身,将锦盒放在案上,眼神扫过殿内,见没有旁人,语气渐渐带了几分试探:
“陛下,边境正处鏖战,粮草一事已经迫在眉睫。
昨夜接到消息,臣是辗转反侧难以入睡,最后相邀几位好友夜谈。
一致认为,若要解这次燃眉之急,需先稳住朝堂人心,尤其是各家士族那边。
据调查,各地乡绅、士族手里藏着不少存粮,若能让他们主动捐粮,粮草缺口便能补上大半。”
“哦?”
李二陛下端起凉茶抿了一口,龙眸闪过几丝莫名,“那依崔卿之见,如何让士族主动捐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