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死他乡,对于中国人而言,不仅仅是地理位置上的遗憾,更是一种深入骨髓的恐惧与悲凉。
魂魄的安放,血脉的归宗,是最深层、最古老的民俗信仰。
魂归故里,方得安宁。
故乡,是灵魂出发的地方,也是灵魂最熟悉的坐标。
人们坚信,只有回到家乡的土地上,逝者的魂魄才能找到归途,得到安宁,免于成为异乡的“孤魂野鬼”。
这种观念认为,漂泊在外的魂魄是孤苦无依的,无法得到后人的祭祀与香火,是一种极大的凄凉。
归入祖坟,延续香火。
祖坟,不仅仅是埋葬先人的地方,更是一个家族血脉相连的“根”。
能够葬入祖坟,意味着正式回归家族的序列,与列祖列宗团聚,共同庇佑后世子孙。
这是一种对血脉的认同,也是对家族传承的责任。
客死他乡,则意味着从这条血脉链条上“断裂”了。
这份归乡的执念,也是对后世的交代,亲情的延续,不仅便于祭扫,维系亲情,也是根的教育。
将归宿定在家乡,本身就是对后辈一次无言的教诲,无论你飞得多高、走得多远,都不要忘记你的根在哪里。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这种“根”的意识,是中华文化得以绵延不绝的重要原因。
它教会孩子们何为“本”,何为“源”。
这是一种哲学层面的回归,是“天人合一”思想的终极体现,即与天地的和解,自然的循环。
张居正怕自己死在京城,所以选择在最后时刻赶回老家。
魏广德不自觉望向南方,嘴里念叨道:“叔大,你是真的放下了。”
在死亡和国家面前,张居正终究放弃了国家,放下了这个心心念念大半生的大明。
“据赵太医所说,确实有几人前几日找过他了解张阁老病情,有礼部侍郎王篆。。。。。”
随后,张吉小声报出几个名字。
魏广德只是微微皱眉,水有点混,不止有冯保那边的人,还有张四维,甚至徐学谟、许国等人这些所谓的清流也在。
“哈哈。。。。。”
魏广德不由得大笑起来,自己倒是成了循规蹈矩的好学生。
一个个都在下面算计,而自己还以“不争为争”约束自己。
申时行,他应该是盯上次辅的位置了,都有能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