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单纯的泄密日军已经撤离,护送队伍不想招惹麻烦,故意隐瞒不报。
其次是池砚舟负责调查特务股,一点线索都没有,谁都是清白的。
这样下来,盛怀安的眼光只能落在池砚舟身上,你说他怀疑池砚舟?
谈不上。
尤其是池砚舟出现在婚宴,又遭遇了一次意外,这嫌疑反而是更小了。
毕竟在盛怀安看来,如果你真的有问题,在这个问题还没有解决的情况下,你敢以身犯险吗?
其次就是,池砚舟是特务股股长,去了之后就是焦点人物,你觉得他能去窃取情报吗?
谁都认识他,怎么偷?
还有徐妙清,她和池砚舟是一起去的,看到池砚舟自然也就看到她了,同样是焦点人物,她怎么偷?
所以盛怀安没有去纠结这件事情,但日军方面没有情报,特务股调查也毫无进展,那么这目光就不得不落在池砚舟身上。
不是怀疑。
只是习惯。
当一切可能变得不可能时,那么不可能,就会成为可能。
这是盛怀安参加情报工作多年,积累的经验,他从来不会觉得什么事情是应该发生的,或者是不应该发生。
在盛怀安看来,任何事情都有可能发生,也都能发生。
但你说对池砚舟展开调查,这无从下手,甚至都没有人能负责这个任务。
盛怀安手下的人,池砚舟太熟悉了。
如果你安排不熟悉的人,对盛怀安进行调查,那么对方可能会误会是反满抗日分子,到时候指不定还要大水冲了龙王庙。
事情被闹开也难看。
就在盛怀安纠结这个调查的时刻,他桌子上的电话响了起来。
拿起话筒听到里面的声音,盛怀安就正色起来。
一番对话之后将电话挂断,他本来有些纠结的神色,早就消失不见。
果然事情和他猜想的一致,池砚舟确实清白。
盛怀安通知下面的警员,让他们去叫池砚舟回来。
火车站很近,池砚舟立刻就收到消息,急忙赶回去。
“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