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当这个教派,只关起门来,自己玩自己的时候,尤其如此。
改革到了阵痛的时候,也是需要一个祭旗的东西来安抚民心。
赵煦放下简报,下意识的摩挲了一下双手,然后回头对石得一嘱咐:“派人盯一下这个一赐乐业寺。”
在大宋官府眼中,这就是个隐世的修会,连关注的兴趣也没有了。
民众是需要一个发泄对象的。
特别是上次寿宴过后,就爱上了那种感觉。
可能是因为年纪大了吧,她很喜欢菊花。
雪白的菊花花蕾,在雨后的阳光下,显得格外娇嫩。
不过,作为一个成熟的政治生物。
一個千年来,无论走到哪里,都被嫌弃、排挤、歧视的流浪民族。
大宋是不好直接自己做的。
走到花园的凉亭,她坐了下来,然后就问道:“对了,官家,老身听人说,中太一宫、西太一宫、集禧观还有五岳观的道长们,都已经上表乞往淮南,为淮南百姓打蘸祈福?”
没什么比一个讨厌的胡人群体,更适合的。
大宋官府一般是懒得管的。
在现代的见闻与传说,在他的脑子里闪动着。
赵煦笑了笑,来到太皇太后身边,和孟卿卿一左一右,搀扶着她,道:“说起重阳节,母后的生辰也快了。”
下午的时候,皇城下了一场小雨。
赵煦到的时候,太皇太后正在孟卿卿的陪伴下,走在一片菊花丛中。
“诺!”石得一躬身记了下来。
雨后天晴之时,庆寿宫那边,就派了人,请了赵煦过去赏菊。
太皇太后伸手,让孟卿卿托住,笑着说道:“今年的菊花,确实是开的极好。”
胡人做就很合适。
“诸位道长,重阳日前就会南下。”
“此外,开宝寺的西天三藏法师,也说要南下,为淮南百姓,念一番‘秽迹金刚’以祈福去灾。”
太皇太后听着,点头道:“佛道两家,能够精诚团结,共赴国难,这都是官家德行感召的结果。”
她看向自己身边服侍着的这个孙子,忍不住在心中感慨了一声。
英庙和先帝,都是实诚人,做事直来直去的,脾气也都犟的很。
英庙能为了濮议,不惜得罪慈圣光献,甚至与朝臣们闹脾气,到死都还在和人怄气。
先帝就更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