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被说服了:
“也有道理。”
接着,李世民又想到一件事:
“女皇是不是有个长寿的孙子叫明皇?她周应该传了至少三代吧?”
杜如晦摇头:
“不一定,可能是直接传给孙子。方才那个扮演女皇的人是老妇形象,或许女皇是老年才成功篡位。”
老年的女子篡位……
李世民灵光一闪:
“太后篡位!”
怪不得,怪不得会有女皇登基!
而且这个身份锁定起来太容易了,能当太后的女人就那么些,要是给了确切的篡位时间,立刻就能揪出来。
李世民想通这个就不放在心上了:
“太后的子嗣必然都是我李唐血脉,既然皇位没有旁落,那她不过是实现了自己的抱负而已。成王败寇,朕认。”
能够佐证李世民观点的,便是后来的唐玄宗李隆基登基了。这总不能是女皇和其他人的血脉吧?给先帝戴绿帽子生的儿孙还要用唐的国号和姓氏,这根本说不通!
贞观群臣对陛下的豁达十分无奈。
但转念一想,好像也只能豁达接受了。
女皇年老时才登基,压根不可能生下没有李唐血脉的子嗣,注定会归还权柄给她和先帝的后代。
而如果女皇没有到年老时就想篡位,说实话阻力将会非常大。历史上女皇能够登基,未尝没有大臣们都看出了她无法延续武周这一点。
就连支持女皇的心腹臣子都劝阻她,让她不要把皇位传给武家人。虽然确实是为女皇的死后香火考虑,但也有对李唐的维护在。
李世民摆摆手,让大家别想了。
日后的事情让日后的儿孙纠结去吧,反正不是他在位时候的事情,因为他压根没太后。他的观音婢也不可能篡位。
这意思就是不想提前把人揪出来了,觉得没那个必要。
群臣想了想,也不再纠结。
确实没有必要,以陛下的性子,说不定还觉得他们大唐出了史上第一位女帝很有面子呢。
大家无奈地摇摇头,继续看视频。
安史之后大部分就都标注了唐朝了,可见周确实是在唐中间的。
而唐朝之后,是五代十国。
李世民之前就推测过,唐宋之间还有别的混乱时代,一看还真是。
这个五代十国听着就很杂乱,各种大大小小的政权更迭,不知和南北朝比起来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