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是将空间里的军官指挥车拿出来使用的话,那么他还可以花大价钱购买港岛本土的汽车。
只不过,拿十几二十万来购买一辆汽车,许多年觉得还是太浪费了。
没办法,在京城待了好几年,他已经养成了计算的习惯,买什么大件东西都会想一件事:值不值得?
算了,还是走一步算一步吧。
华贵村虽然是一个村子,但这里还是有很多现代化建筑的。
靠近海边的地方,就有一处大的海鲜市场。
此时已经是大上午的时间,海鲜已经卖得七七八八了,还剩下的都是一些不怎么好的尾货。
许多年逛了一圈,一条海鲜都没有买。
直到把价格摸得差不多了,这才开始出手。
物美价廉的海鲜已经没有了,剩下的都是一些十分便宜的海鲜和昂贵的漂亮海鲜。
因为这些都不是那么好出手的,价格便宜的海鲜自然是因为量大,所以卖不完。
价格昂贵的海鲜自然是因为价格高,不是每个人都可以天天消费得起这样的海鲜。
东星斑、老鼠斑、西星斑、海红斑、瓜子斑、金钱龙趸、青衣等珊瑚鱼,也是比较好捕捞的海鲜。
众所周知,大多数“珊瑚鱼”都有一副色彩斑斓的好看皮囊,肉多剌少,鱼肉嫩滑细腻,紧致结实。
也因此,许多年直接出手,花了一千多块钱,把附近几个摊主的海鲜,全都给打包了。
并且都要确保是活鱼才行。
像老鼠斑这些海鲜,如果是死鱼的话,吃起来就没有那么新鲜了。
作为清蒸鱼类的极品,老鼠斑、东星斑等珊瑚鱼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海鲜。
并且,坊间流传的一句话:老鼠斑、苏眉、海红斑、青衣才是港岛粤菜身价极高的“四大鱼王”。
从四十年代开始,粤菜就在港岛这片区域盛行开来,各类酒肆、大排档等纷纷从那个时候兴起。
经过五十年代的极速发展,加上港岛经济的起飞姿态,造就了粤菜的繁荣。
进入六十年代之后,那些酒肆老板为了可以更好地收割富人的钱财,自然要投其所好。
因此四大鱼王、八大海鲜等等名头全都被他们打了出来。
尽管一开始,只是通过厨师、服务员等来宣传,但十几二十年下来,早已形成了不成文的规矩。
特别是八大海鲜之首的鲍鱼,这玩意儿更是被酒肆老板和海鲜干货店老板们给玩出了新花样。
一头鲍、二头鲍等等之类的说法,层出不穷。
毕竟在明清时期,鲍鱼就已经跻身八大海鲜之首了。
加上港岛本身就处在海边,海鲜产品极为丰盛,海鲜文化也就因此盛行开来。
许多年在上辈子也品尝过不少海鲜,吃过不少粤菜馆,当然知道这些海鲜文化了。
一千多港币在六十年代还是很值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