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卖米,我答应过她,要给她买糖吃。”
“哈哈,那我要是不买你们家的米,你还会问你妈妈要糖吃吗?”
听到许多年的话,小女孩顿时气鼓鼓了起来,却不说话。
她们母女俩的普通话,虽然还带着一点本地口音,但明显没有那么浓厚,甚至可以说是挺标准的普通话。
所以基本上可以断定,这位母亲应该是知青留下来的。
六七十年代的知青下乡,浩浩荡荡,那可是全国支援农村建设的大浪潮。
只不过,很明显,这样的浪潮,其实没有什么作用。
其实那也是没有办法的事儿,如果城里有充足的工作岗位,这些知识青年,又何必下乡呢?
唉!
“哥哥跟你开玩笑的,你生什么气?”
她母亲摸了摸小女孩的脑袋,小女孩顿时又害羞了起来。
真的挺有意思!
但许多年闻言,却是失笑道:
“应该叫叔叔,或者说叫爷爷,我都快五十岁了,我孙子都五岁了。”
啊?
许多年的话,不仅让她们母女俩大吃一惊,也让旁边的几位乡镇领导目瞪口呆。
他们知道许多年的真实身份,但却不知道许多年的具体年龄。
谁没事关注人家年龄啊?
更不知道许多年的孙子都五岁了这件事。
所以,冷不丁听到这样的话,不惊讶才怪呢。
可不咋地,都惊呆了。
“不可能,你还那么年轻,你怎么会五十岁了?”
小女孩反应过来了,第一次开口说话。
许多年呵呵一笑,没有跟对方辩解,也没有什么好辩解的。
“好好读书,以后要么搬去大城市生活,要么回来好好建设你的家乡,走了。”
丢下一句话,许多年把糯米放到马背上,离开了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