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所以村民们没有下水,是因为现在天气太冷,-7度—4度的天气,水里面更是冷得不行!他们拿着大麻袋,捞满了就回来。当地的人也不管他们,这些人一没有电鱼,二没有用大网捕捞。有人过来问了一下,恰其各达拉村的村民就说:“那啥,家里养了不少的鸡,粮食不够吃。我们捡了这些螺蛳砸碎了,喂给鸡吃。”
这个借口合情合理,当地人也没有多想。但恰其各达拉村村民也学精了,不会天天在一个地方捞,这里捞一点,那里捞一点。螺蛳这东西,一股子土腥味儿,煮熟了味道也不咋滴,没有人愿意吃。
另外,不能够一批人每天都去,大家都轮流去。上午下午时间不固定,这样能避免被当地人认出来。再一个就是,说自己是马卡马鲁村的,沙卡尔达村的。你要说我是哪个村,那我就是哪个村的!隔着一个城市,谁知道你是哪个村里的人?
他们卖给达乌德村长,大的贵一些,卖9阿尼一斤。小的便宜一些,卖7阿尼一斤,小的是指食指第一指节那么大,再小就没有人买了。所以均价是8阿尼一斤。
当然,其实也可以找本地人来买螺蛳,出价4阿尼或者是4。5阿尼一斤也可以。但能够白嫖的螺蛳,为什么要掏钱买呢?100斤螺蛳就是800阿尼,这些钱装进自己口袋买点吃的喝的不香吗?为什么要送给别人!?
他们的打算是:先捞着,多多的囤螺蛳。等天气暖和了,这些本地人估计会捞了再卖给他们。而云老板那里,每天的嗦螺需求量也增加了。之前是每天200斤足够,但现在中午晚上每一桌都吃的话,那就算800桌吧。每桌一碗嗦螺8两,差不多得要600斤螺蛳。
所以多多的囤积螺蛳,是没有错的!现在螺蛳主要供货地,为萨罗比的湖边上,巴米扬一个湖的边上,还有迈丹城这里。每个地方每天至少得保证200斤螺蛳供应量,要不然大兵哥们没得嗦螺吃!
萨罗比和巴米扬都是要花钱买的,这里暂时可以白嫖,那肯定往死里薅羊毛!
村民们准备每天去5个人,捞满500斤螺蛳回来。整个村子152户的话,就是一个月轮换一次。这样当地人见到的都是生面孔,能够尽最大的可能避免被认出来。
他们这样化整为零,还真的神不知鬼不觉,已经从那个湖里面捞到了几千斤螺蛳!一天500斤,10天就是5千斤。那可是几万阿尼的钱,即便跑40多公里去一趟,也是值得的!
达乌德村长接收了,过秤之后,直接给钱。村民们一算,一个上午或下午,赚800阿尼一个人,那还有什么不乐意的?
而且这个事情还不能告诉隔壁的两个村子,要不然,他们肯定也是一窝蜂的跑去捞螺蛳。人多口杂,这个事情一旦说出去,难保不会被有心人传出去。所以,达乌德村长就把每家每户当家做主的人叫到了一起,吩咐去捞螺蛳的只能是男的,妇女小媳妇小孩子都不能去。
一来是男的手脚快一些,二来遇到有人找茬,拳头一捏就能够直接干架!当然,不到万不得已,他们是不会动手的。摆个笑脸,发给对方一两根烟,说点好话。有啥事好好说,是不是这个道理?
为了节约时间,小拇指大小的螺蛳会挑出来丢回水里。每次实际上捞的螺蛳,会超过120斤。村民们将这些螺蛳装麻袋放在摩托车上,会垫一块吸水很强的布,免得螺蛳的水将后背后腰给打湿了。
等将螺蛳运回家之后,会倒出来先挑选一番,凑够100斤,再拿去达乌德村长家里卖。剩下的比较小一点的螺蛳,则是丢回村里的鱼塘,或者是无名指大一点的自己留着,家里人会以7阿尼一斤的价格卖掉。
丢进鱼塘里面的螺蛳,可以再生长一段时间。反正它们是吃鱼塘底部的淤泥和小生物,隔一段时间,同样的可以长大到大拇指那么大。
达乌德村长说:“云老板那里的鸡蛋需求量越来越大了,大家觉得,我们是不是需要多从隔壁两个村多买一些?”
村民们说:“没错,我们需要扩展渠道,尽全力满足鸡蛋的需求。”
“湘情农庄的蛋糕需要很多鸡蛋,然后早餐做荷包蛋,中午晚上过生日的大兵哥长寿面,也至少需要一个鸡蛋。所以,一天的鸡蛋消耗量大概在500个左右。而我们的养鸡场也没办法提供这么多,所以需要扩大产量了。”
村民们议论纷纷,都觉得有必要再重新增加一个养鸡场。达乌德村长说:“那行,我再找上级领导说一下。由于鸡蛋的需求量太大,村里需要再建一个养鸡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