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请黄小友点评!”
朱允熥拿过一看,越看越开心,感觉自己找到了知音一般。
“陆先生,你若是参加考试,必然是此次的状元呀!”
陆士原听到朱允熥的夸奖,脸上露出得意的笑容。
他心里也是这样认为的,他若是出手,市舶司内没有一个人是对手。
“小友觉得此文尚可入目?”
“何止是尚可,简直是非常好。只是先生之思想,跟在下有些相悖。”
“我认为,海洋之利不足以与平原之利相比。”
“哦?”
陆士原听到这话,眉毛当即皱了起来。
“小友此言何意?”
朱允熥闻言嘿嘿一笑道。
“在下长辈也有在朝中做官之人,知晓咱们大明曾经在泉州、台州等地开办过市舶司,然则收效甚微,每年不过三十几万两银子的关税而已。”
“反观大明的粮税、丝税等等,每年何止千万之巨?”
“陆兄在文章中所言,海贸之利有千万之巨,为何我大明没有看到呢?”
陆士原见朱允熥这样无知,心里当即有些生气。
“黄小友有所不知,朝廷之所以收不到海贸之关税,实非海贸无利可图,乃是朝廷举措失当,商人不愿意交税而已。”
“大明皇帝陛下北逐蛮夷,复我中华,有不世之功。然而,其对于商贾之道却并不精通。”
“他只知道遵循前朝政体,一味地打压商贾,甚至羞辱商贾,商贾自然不愿意交税。”
“若是能够给予商贾一定的地位,并且放弃闭关之策,朝廷自然能收到海贸之利!”
朱允熥闻言再次哂然一笑。
“陆兄想得太简单了吧?”
“皇太孙重开市舶司,依然不见有商贾前来登记。”
“皇太孙直接废除士民工商之限,破格取用人才,亦不见有识之士前来相助。”
“试问陆兄,你觉得皇太孙还要怎样礼贤下士,才能使得商贾们主动交税?”
朱允熥说到这儿,无奈地叹了口气。
“商人逐利,亘古不变。”
“想要让商人主动交税何其难也……”
朱允熥这话可谓是说到陆士原的痛脚上了,其实他私下里也以为皇太孙给的诚意足够多了,无奈海商集团们已经过惯了不交税的日子,贸然让他们接受朝廷的管制,他们又怎能乐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