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说,嘉靖帝的儿子隆庆帝,想给妃嫔们打点首饰,都会被文官们骂奢侈无度。想赏赐别人点东西,也会被文官们驳回。
至于修个园子,盖个宫殿,那就更麻烦了,只能被文官们骂成桀纣之君。
后世的皇帝为了不惹这个麻烦,都是直接派太监到各地去收税。
但这样一来,又催生了矿监、税监等乱政,对大明又造成不小的伤害。
因此,朱允熥这种公私分明的态度,反而是最适合大明的方式。
明确规定好什么是皇家的,什么是朝廷的。
皇家的钱,自然归皇家支配。省的自己的子孙后代,想在宫里盖个凉亭,还得看一群文官的脸色。
至于朝廷的钱,也不能任由文官们挥霍,得在皇帝的监管下花用才行。
老朱呵斥了大孙后,目光不善地看向陈宗理。
“陈宗理,那你来说说,这路还修不修,如果修的话应该怎么修?”
陈宗理也知道修铁路的好处,他只是不想啥好处都被皇家占着。
这倒也不是他这般想,而是所有的文臣武将都是这般心思。
自古以来皇帝和臣子之间的权利争夺就没停过。
老朱在分封诸王的时候,武将勋贵那边也有不小的意见。
他们反对的理由也很朴实,凭啥我们辛辛苦苦打下来的江山,平白无故地分给你儿子当封地?
因此,就分封这件事来说,老朱在朝堂上就很不占理。最后也是他用皇权强行压下反对意见,这才将几个儿子分封出去当藩王。
陈宗理见老皇帝点了他的名,想了想站出来道。
“陛下,铁路自然是利国利民的大好事,修是肯定要修的。”
“但微臣窃以为,铁路的收益不能全归皇太孙,起码朝廷要占一部分才行。”
“而且,凡是军国大事,朝廷还可以无偿征用,第一时间保证边军的粮草供应。”
“这样一来,朝廷就得派出专职官员监察铁路,并有权随时停止和征用铁路……”
陈宗理的话一出,满朝文武全都表示支持。
“陛下,陈尚书此言有理!”
“铁路关乎国家命脉,关系到南北货运、物资、人口的转运,万万不可操之于个人之手!”
老朱听到臣子们一边倒的支持陈宗理,说出一个他自己都不信的理由。
“咱大孙乃是大明皇太孙,铁路攥在咱大孙手里,跟在朝廷手里有啥区别吗?”
“等以后咱大孙当了皇帝,这铁路不自然就归于朝廷管理了吗?”
“大孙,你说是不是?”
老朱本想给大孙个台阶,让大孙就坡下驴。
然而,他低估了大孙的贪心,他大孙听了这话只是站在原地装傻充愣,完全无视了他这个老头。
陈宗理等人听了老朱的话,无不在心里暗暗嘲笑,他家皇太孙啥样,他心里没点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