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靖听着周围百姓的谩骂声都懵了,心道这帮刁民到底想怎样?
殊不知,看热闹的百姓跟后世的**也差不多,一般来说××判案都是死刑起步,如果让他们翻案,那必然是无罪释放才行。
杨靖郁闷地看着旁边两个同僚,只见两人赶忙把头转向一边,像是生怕跟他惹上关系似的。
杨靖心里这个恨呀,刚刚在屋里明明说好了,大家一起宣布。
咋刚出了门,这俩人就变卦了?
杨靖重重地敲了几下惊堂鼓,对着众人喊道。
“肃静!”
“本官的判决不是最终结果,最终结果得交由皇帝陛下定夺!”
“退堂!”
“威武……”
在一片威严的“威武”声中,杨靖等人逃也似的从后门溜了,只留下应天府尹宋翊收拾烂摊子。
宋翊眼见三人就给了这么个结果,心里也是一阵郁闷。
一边命人将常升带回大牢,一边命人驱赶百姓。
三人逃离应天府,赶忙回去各自上书,表明自己的判决立场。
老朱看了三人的判案,见里边只字没提灭门之事,脸上也露出如释重负的表情。
如果文官这边死咬着“灭门”两个字做文章,哪怕他这个皇帝也会感到非常为难。
毕竟,大明律就是他制定的,而且是专门用来维护他的大明帝国秩序的。
不论如何,他这个当皇帝的都不能主动做违背大明律之事。
即使要做,也得让臣子们求着他做,这才不至于被大明的百姓戳脊梁骨。
在三法司的奏折递上来后,三位国公,以及几位伯爵的奏折也递了上来。
他们言辞恳切地表示,愿意用朝廷赏赐的丹书铁券替常升赎罪。
老朱躲在乾清宫,数了数丹书铁券的数量,发现收回来七个了,脸上笑得跟朵菊花似的。
然后他重新回到御案前,对着常升的判决文书就用朱笔画了个×,并在后边写上自己的判决。
一天后,应天府大牢。
“常升接旨!”
“常升狂悖不法,草菅人命,本应凌迟处死,以儆效尤。”
“然吕家辱骂其先人,却有取死之道。常升为先祖张目,手刃仇人亦属情有可原。”
“又念其为功勋之后,颖国公、宋国公、信国公三公求情,各上丹券以赎其罪……”
“然死罪可免,活罪难饶。”
“褫夺开国公爵位,收回常家丹书铁券,将常升发配云南,遇赦不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