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兔子当然没有多少肥肉了,都是皮和瘦肉,但用水炖煮得烂一点,喝肉汤,也是可以的。
“那好吧,请问一下您的野兔呢?”
没见着肉,中年人并不想卖掉粮食。
许多年见状,便让对方稍微等他一下。
几分钟后,他很快折返回来,手里已经提着一只兔子了。
交易过程中,中年人询问,鸽子市没有肉票么?
“肉票不多,因为大家都在收肉票,而且你也知道,肉票都是有时限的,所以想要买到合适的肉票,很难。”
跟所有票据一样,肉票也是有时效性的,过期不候。
一般来说,粮票都是按月或者按年,也就是说,发出去的粮票,需要在当年或者当月使用,过期不候。
从一九五七年七月,国家便开始印发肉票。
汉民每月每人供应猪肉六两至八两;回民每月每人供应牛羊肉一斤四两;另外五一劳动节供应鲜鱼,端午节供应粽子,按照户口本人数定额分配。
供应日期在节日三至七天以内,售完为止。
除了这种节日性的肉票之外,其他肉票基本上都是当月有效。
中年人叹了一下,道:
“我就是没钱,要是有钱,也去买一头猪,自己杀猪吃肉。”
许多年闻言,愣了一下,古怪地问道:
“还能自己买猪?”
“你不知道?”中年人自己倒是惊讶了一下,旋即道:
“我们家附近有一个大家庭,是前朝的遗老遗少,上个月不是中秋节嘛,好家伙,人家直接去城外买了一头一百多斤的肥猪,自己杀猪吃肉,那叫一个香呢。”
听到这里,许多年心里握了棵大草。
他完全没有想到过这样,还可以去城外买猪吃肉。
当即,他便跟中年人打听更多更详细的事儿了。
京城很大,却又很小。
明明许多年是土生土长的京城人,可愣是没有接触过遗老遗少的圈子,更不知道别人的生活是怎么样的。
完全没有想到,在一九五八年这个时代,居然还有遗老遗少如此高调,直接去城外采购公社养的猪,带回城里杀猪吃肉。
中年人说了,那家人又没有倒买倒卖,光明磊落得很,并没有什么好怕的。
城郊公社养的猪,是自己杀了吃肉,还是卖给单位,完全可以由公社自己决定。
“那街道办和派出所,他们都不管这些事儿的,对吧?”
中年人撇撇嘴,“这有什么好管的?”
确实,人这一生的追求,无非就是衣食住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