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拜佛敬神的表现方式。
烧头香的风俗可谓是由来已久,早在宋朝就已经盛行开来了。
卷八,便记载了农历六月初六唐时人崔府君生日时,民众在京城中的崔府君庙祭祀他的情况:
从‘在庙止宿,夜五更争烧头炉香’,可以知道当时人们对神明的虔诚和敬仰。
也可以据此推测,烧头香在宋以前就比较流行,并且在宋朝时期烧头香主要是在道教或者民间信仰的道场中。
但八九十年代之后,经济迅速起飞,向钱看齐成为了全社会的‘重要指标’。
于是,宗教也逐渐商业化。
因此每到春节或者一些重大节日来了,许多古寺名庙盛行排名高价‘头柱香’。
上辈子的许多年就看到过相关的新闻,在当时的二零零六年,京城云居寺除夕首柱香的起拍价为六百六十元。
而南岳衡山的一些宗教场所,新年的‘第一柱香’则是被炒道了十多万元。
在九十年代、千禧年代的南方农村,受到改开影响非常大。
就比如谭小莲所在的榆林村,也就是谭小莲她们四人组都是少女,并不是男性,否则的话,她们在除夕的零点之前,肯定会被喊去祖宗祠堂去烧头柱香。
南方为什么年年都不爱看春晚?
除了这个烧头香文化,三公文化也十分普及。
也因此,就是因为这些习俗,许多年特别反感。
毕竟辛辛苦苦打工一整年,好不容易可以回到老家放松一下了,结果还是要被喊起来,早早去烧所谓的头柱香。
跟父母的矛盾就是这么来的。
上辈子的矛盾,在这一辈子,许多年并没有传承下来,根本没让小不点他们几兄弟早早起床来拜年。
当然了,也不会让他们打乱了平时的作息习惯,该几点起床就几点起床,跟平时并没有多少变化。
也因此,每年春节的这段时间,许家都是欢声笑语多一些。
前两年,孩子还小,哭闹声是少不了的。
今年的话,许元桐和许元夕两兄弟已经长大了不少,自然不会动不动就哭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