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康
话未说完,
赵墨林大笑打断道:“呵呵呵,
这小儿,倒是举贤不避己。给自己加了这么多官。三省主官都是他,军政大事一手抓。他怎么不插了翅膀飞上天去?怕不是失心疯了。”
苻朗笑道:“墨林兄,他就是要飞上天呢,否则你以为他想要做什么?”
荀康抚须道:“可笑的不是这个。可笑的是,桓玄自己授意陛下下旨加封于他,他却又公开推辞,说了一大堆冠冕堂皇之语。最后让卞范之王绪等人再次上奏,历数其功劳能力,桓玄再假意接受。还表示遇到合适人选再让贤云云。这才是可笑无耻之处。”
众人大笑。
李徽微笑道:“继续说下去,还有什么消息。”
荀康道:“朝廷已下诏书,命大晋各地官员上表效忠。要地方官员进京述职。集结地方兵马于京城整顿云云。据可靠消息,桓玄已拟定名单,将要对部分大族和地方官员进行惩戒。地方兵马部署也将做调整。”
李徽缓缓点头道:“这是要搞大清洗了。这并不令人奇怪。桓玄入京,意图控制朝廷,这是免不了要做的。地方兵马集结入京整顿,其实便是要消解地方势力,重新掌控地方。桓玄这么快便要动手了,他可真的心急的很。”
苻朗笑道:“我徐州可没接到这样的命令。他怎么不让我东府军集结京城?不请主公上表效忠,去京城述职呢?”
赵墨林冷笑道:“他有这个胆子么?算他识相,倒是没有打我们的主意。”
荀康微笑道:“桓玄可不傻,他知道什么人能惹,什么人不能惹。他若惹我徐州,恐怕是自找麻烦。”
赵墨林大声道:“依我看,这都是暂时的。他整顿了京城和地方,迟早要将矛头对准我徐州。主公,莫如先下手为强,乘其立足未稳,大军压境,赶走了他。”
李徽苦笑道:“出兵的理由是什么?”
赵墨林愣了愣道:“理由?这厮之所为,正是下一个桓温,下一个司马道子。必要篡位的。”
李徽微笑道:“可是他还没有这么做,如何动手?我猜测,现在大晋京城和地方百姓定是对他极为赞誉。要知道,他可是击败了弑君之贼司马道子的。司马道子这几年倒行逆施,得罪了大族和百姓。桓玄击败了司马道子,他现在可是大英雄呢。”
荀康笑道:“主公所言极是。桓玄入京之日,百姓夹道欢迎,箪食壶浆以迎。这些天,桓玄下令发放粮食赈济百姓,百姓欢腾彻夜,赞颂不已,对他抱有极大的希望。呵呵,此刻桓玄确实是如日中天。”
陶定冷笑道:“果真是愚民,也不知道他们高兴些什么?桓玄野心昭然,这些人难道不知?”
李徽笑道:“不能怪百姓。只怪司马道子倒行逆施之故。百姓们吃尽了苦头,自然希望能有人拯救他们。倒不是桓玄多么讨他们喜欢,全靠司马道子的衬托罢了。”
众人纷纷点头。
荀康道:“目前,桓玄派桓谦镇守京口,桓嗣镇姑塾,京城中军已外调两地,城中为荆州军所掌控。整个京城已经全部控制在他手中。目前的情形就是如此。我已派出大量耳目打探消息,一旦有新的消息,将第一时间禀报主公和诸位。”
李徽微微点头道:“之前消息是说,王绪擒获了司马道子里应外合破了京城。王绪这厮,倒是会
见风使舵。”
荀康笑道:“太原王氏也是大族之家,却出了这些子弟,真是贻笑大方。王国宝王绪之流,丧德背信,品格败坏。想当年王文度和谢公忠心为国鞠躬尽瘁。若知其族中子侄如此,恐怕泉下难安。对了,有件事要告知主公,听闻桓玄入住乌衣巷谢宅,将谢氏族人全部移了出来。主公和谢氏有故,此事当为主公知晓。”
李徽眉头紧皱,沉声道:“桓玄未免也太过分了,京城宅邸多的很,为何夺谢氏之宅?”
荀康道:“盖因那是谢公居处吧。当年桓温为王谢所拒,大事未成。桓玄的心思……或是报复,或是炫耀挑衅也未可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