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17章
至此,整个大汉天下的格局发生了变化。
公孙瓒也成功扭转了原本兵败自焚的历史,一路击败袁绍、刘虞,成了河北青、幽、并、冀四州的主人。
统一河北之地后,公孙瓒也将政治、经济、军事的中心,从右北平土垠县移到了冀州的常山高邑。
纵观河北四州之地,以冀州最为强大,人口最多,土地、经济富饶。
因此,相较于冀州而言,虽然整个幽州也落入了公孙瓒的控制之中,再将右北平作为核心就不太合适了。
所以在与麾下一众文武商议过后,公孙瓒当即便决定将整个核心首府移到高邑。
如此一来,公孙瓒便可以通过冀州常山高邑来辐射河北之地。
公孙瓒在河北的威望也越来越高。
当然,除此之外,公孙瓒没有接着就跨越黄河,侵入河南之地。
而是以河北四州为根基,将右北平实施的那一套政策整个搬到冀州,乃至于河北四州各郡县。
郡县学制度依旧施行,除此之外,公孙瓒还在郡县之学的基础上,又加了一个州学。
分成州、郡、县三各级别的制度。
如此一来,大量基础人才被选拔出来,充入公孙瓒麾下各层机构,包括农业、经济、营造、军事等各个方面。
除了州郡县学制度,屯田之策也被公孙瓒推广到了整个河北。
当然,这带来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因为像冀州之地,和右北平不一样。
右北平是经过乌桓多次劫掠,本土基本上已经没有了豪强士族门阀的控制,因此,公孙瓒在右北平实行屯田之策遇到的阻力相当小。
可以说就没有什么阻力,基本上就是公孙瓒的一言堂,政令发布下去,立刻就能得到施行。
但是在冀州、并州、青州等地就不一样了,这些地方收到乌桓等外族劫掠影响比幽州之地要好的多,也就造成了这些地方的豪强士族势力就比幽州要强的多。
而公孙瓒要施行屯田之策,就是要从这些豪强士族的手中,将多余的土地拿出来分给那些流民,没有土地的百姓耕种。
这就导致了一个特别严峻的问题,那就是拥有了大量土地的豪强士族,根本不愿意将自己所拥有的土地吐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