佯攻固然是佯攻,但佯攻随时可以变成真正的进攻。狄伯支也抱着一颗率先破城之心,所以根本不是做做样子。况且,只有猛烈的进攻才能将所有的守军的注意力全部吸引到南城。
长孙肥快速抵达城头,指挥战斗。久经沙场的他很快发现了不对劲。对方攻城兵马数量不多,只有万余人。这是让人奇怪的。敌人的突然袭击固然让人觉得讶异,但是如果对方主动发起进攻的话,怎么可能只有上万兵马。然而在南城方向并没有看到更多的后续敌军的踪迹。在南城开阔的城外地带,对方后续兵马当一览无余。
丰富的作战经验帮助长孙肥做出了正确的判断,他很快解读出战场的形势,认为这是佯攻
之策。
而根据目前的情形必是从天渡渡河而来(buduxs)?(),
?()『来[不读小+说]+看最新章节+完整章节』(buduxs)?(),
主攻必在西城。
长孙肥当机立断,立刻调集五千兵马前往西城,并亲自坐镇。此举是相当冒险的行为,南城的守将都认为长孙肥是不是疯了,在对方大举攻南城的情形下居然抽调兵马离开,去没有任何动静的西城。
然而现实很快证明了长孙肥的英明。在南城佯攻进行了小半个时辰之后,西侧山坡林木之中,两万秦军蜂拥而出,直扑乾壁西城。
长孙肥一声令下,城头守军乱箭齐发,各种床弩长弓一起射击,顿时城下人仰马翻,死伤惨重。姚平在山坡上看到此情形,顿时便知道对方已然有所防备,佯攻已经被识破。但此时此刻开弓没有回头箭,就算对方有所防备,也只能猛攻。
由于西城地形狭窄,两万兵马同时攻城,城下人员密集,狭长的地带到处都是人。这让魏军的弓箭手兴奋不已,他们无需瞄准,每一箭几乎都能命中敌人。而进攻方为了轻装前进,几乎没有重装兵种,连盾牌都是小型圆盾,防护力极低。况且魏军的长弓威力十足,可穿甲胄,一时间城下死伤人数直线上升,大量的兵士死在冲锋的路上。
然而攻城方兵马多出守军数倍,人数的优势不可抹煞。而从山林到城下极短的冲锋距离也让他们在对方仅仅射出数轮箭雨的情形下便冲到了城墙下方。率领攻城的姚秦将领唐小方等人立下了军令状,更是毫无退路。唐小方身先士卒,呐喊吼叫,率领本部数千兵马率先冲到了城墙下。
数以百计的云梯高高竖起,冒着城头如雨的弓箭,攻城方对城头发起了猛攻。
守城方虽然判断正确,但他们最吃亏的是没有提前得知对方已经兵临城下的情形,所以在城头上的防守物资并不充足。此刻战斗进行之后,再搬运滚木礌石已经完全不足。攻城方一旦涌到城下发起了云梯攻城,那么弓箭手的作用便会被大大的削减,因为大量的兵士不得不去处置那些往上爬的兵士。面对攻城方不断抛上城头的绳索挠钩,弓箭手们只能冒险往城下射击。而此刻若是被锋利的挠钩抓中,便是皮开肉绽,甚至被直接拉扯掉落城下。
战斗惨烈之极。攻城战本就是最为惨烈的肉搏战的场景,此刻陷入白热化之后,城上城下更是死伤人数激增,到处是惨叫声和哀嚎声,令人毛骨悚然。
战斗进行了两个多时辰,进攻方死伤已逾七千,守城方也死伤三千余。而西城墙已经岌岌可危,被突破了数次。公孙肥率领亲卫队来回救火,勉强将攻上来的兵马击杀。
但随着姚平率领一万生力军发起了孤注一掷的猛攻之后,公孙肥意识到城池守不住了。他必须做出决断。是誓死守城,还是立刻撤离。
公孙肥选择了后者,其实他早该这么做了。因为之前,他还以为对方兵马最多不过两万多人。但是对方总兵力达到了四万人,这本就不是自己这一万人仓促之间能够守住的。誓死守城从来不是公孙肥的选项,他没有必要为了这座边镇小城而丢了性命,此次遭遇战也是在意料之外,拓跋珪也不会怪自己。
但城中有大量的粮草物资,一旦撤离,便全部拱手送人了。所以公孙肥下达了命令,将城中粮草库房全部点燃,将它们付之一炬,绝不能留给敌人。
命令下
()达,
城中很快火起。七八处库房烈焰腾腾,
大量的物资粮草迅速燃起大火,烟火腾空。而公孙肥砍翻了爬上城头的一名秦军之后,怒骂着下达了撤军的命令。
六千多魏军迅速下城,穿过烈焰腾空烟火撩天的街道,他们从北城迅速撤离。
姚平大喜过望,他下令兵马象征性的追赶了一会,便停止了追击。因为此刻追击,地形复杂的情形下容易中埋伏,反倒不美。
姚平的兵马试图扑灭大火,但哪里能扑灭。十余万石粮食,大量的军事物资被烈火吞没,烧成灰烬。
此战姚秦兵马死伤惨重,阵亡兵马超过三千,伤者超过五千。但无论如何,乾壁一举拿下,首战告捷。姚平立刻命人将拿下乾壁的消息送给尚在并州正率军前来的姚兴,让姚兴尽快知道这个好消息。
数日后,抵达雁门郡的拓跋珪得知了乾壁失守的消息,大发雷霆之怒。公孙肥告饶请罪,拓跋珪怒而欲杀之,幸亏其他人全力求情,才饶了公孙肥不死,令其戴罪立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