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在,在未时时分,前军终于派来了兵马前来通报消息。来禀报的兵马告知,因为沙漠戈壁道路难行,天气炎热,所以路上几乎迷路,绕了一些路径,故而耽搁了。
这倒不是问题。没亦于详细的询问了兵马的状况,得知前军携带的清水充足,并且已经决定采用白天歇息夜晚行军的策略以躲避高温天气的策略,没亦于放了心。
这也是他决定这么做的。天气炎热,白天赶路效率低,且消耗大量的清水。昼伏夜行才是最好的应对办法。得知贺赤木也这么做,没亦于很是高兴。儿子总算是会动脑子了。此番历练,必能让他有所长进。
斥候还告知没亦于,穿过盐池的以前的东侧通道不好走,有大量的砂砾地带,会让车马难行。前军走的是西侧的长城故道,虽然绕行了十余里,但是古道隘口车辆通行无碍,对大军行走有利。建议后军从西边的长城古道隘口行走。
此处所说的长城故道,可追溯到战国秦国之时。那时的大秦雄踞关中,在北侧修建了长城,便是今日所在盐池一带。上千年风沙雨雪的侵袭,长城已经破损毁坏严重,但基座尚在,横亘在盐池,分割了戈壁南北之地。
眼下北上的通道有两条,一般走东部通道,可直接进入戈壁之地。西部的通道绕行隘口,有一段高坡山地,其实并不好走。
不过没亦于听了斥候的禀报,他决定走西部通道北上。因为他的后军有大量的车马跟随,若是砂砾之地,可能会导致通行困难。而且这是自己儿子的特别的建议,他没有理由不相信。
傍晚时分,没亦于率后军开始出发。日落时分,他们走了二十余里,抵达了盐池南侧。暮色之中,远远看去,数里之外的长城遗迹横亘在山峦上,东侧低矮,西侧随着山峦绵延。
没亦于果断的下令,向着西侧隘口方向进发。
从杂草丛生的古道一路行进,大军在黑暗中抵达了隘口位置。此处不知名的小山之间,古长城损毁之处是一条北上的隘口,长度约莫两里,宽度不足百步。此刻黑夜沉沉,但漫天的星斗繁密,道路清晰可辨。
先头兵马进入了隘口之中,一路往北而进。行不多时,已在隘口山谷之中,已经能感受到从北方隘口方向吹来的带着热浪的晚风了。
没亦于坐着马车之上闭着眼睛养神,他感受到马车越来越颠簸,不时的停下来,觉得有些纳闷。
“怎么回事?为何又停下来了?”终于,他忍不住出声喝问道。
有人很快给了他回答:“禀报首领,隘口山道难行,到处有倒塌的土石横亘,地面高低不平,前军行走艰难。”
没亦于一愣,皱眉道:“怎么可能?不是说此处隘口通行无碍么?”
为了确定情形,没亦于下了马车沿着隘口往前走了十几步。前方火把闪动,前军兵马正在挪动地面的巨石,修补道路上的沟壑。地面上一堆堆的沙土高低不平,荒草一丛丛的,散落着大片的大小不一的石块。
没亦于皱着眉头,他感觉事情有些不对劲。这样的地形,明显没有兵马走过的痕迹,也绝不是一马平川畅通无阻的通道。自己的儿子贺赤木为何要让自己走这里?
没亦于转头看看周围的地形,两侧山坡耸立,山势在天空的映照之下宛如虎踞一般,又如张牙舞爪的野兽。刹那间,不祥之感涌上心头。这样的地形,对于没亦于这样的领军之人而言,心中会生出天然的恐惧和戒备。再加上这情形的诡异和矛盾,让没亦于心中警兆陡生。
“传令,后队变前队,退出隘口!”没亦于沉声下令道。
然而,一切已经迟了。就在他命令下达的那一刻,便听得尖利的警哨之声响彻两侧的隘口,两侧隘口斜坡上冒出了无数的黑影。
随着震耳的喊杀声响起,空中传来了箭矢的嗡鸣之声,宛如飞蝗一般的箭雨居高临下瓢泼而至。
埋伏在此的赫连勃勃和他的兵马开始了猛烈的攻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