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将军坐在河边的一块大石头上,手里漫无目的将小石子丢向溪流之中。溪流潺潺,在暮色中闪耀着黑亮的光泽,也将青年将军的思绪带到了过去。
四年前,木根山下,他目睹了父兄被叛将薛干等人杀死的情形。父亲刘卫辰在临死之前凄厉的呼喊直到如今还回荡在耳边。
“勃勃快走,赶紧逃命。薛干他们反了,要杀我刘氏满门投降。你快跑,快跑。记得为阿爷和兄长报仇。快跑,快……啊……”
凄厉的喊叫声响彻山野。声音急促又充满了恐惧,穿透静夜的山岭,十多里地甚至都能听的清楚。
自己那时候才十四岁,本来在代来城过着无忧无虑的日子,突然间,拓跋珪的兵马袭来,代来城被攻破,他不得不跟随父兄南逃。在木根山,父兄惨死,他也从此沦落天涯。
他在族人的保护下逃到了南边,在高平郡被多兰部落首领高平公没亦于收留,留在了多兰部避难。三年后,没亦于将他的女儿破多罗氏嫁给了自己为妻。一切看上去都稳定了下来,似乎一切都已经过去了。但是在无数个深夜里,刘勃勃都辗转反侧,都会回想起木根山下的那一幕,都会回忆起代来城中无忧无虑的时光。
他恨拓跋珪,是他毁了一切美好的回忆,毁了他的家。他立誓要报仇,手刃拓跋珪。他也立誓要拿回属于自己的一切,回到代来城,重振铁弗部落。
他甚至也恨自己的岳父没亦于。四年来自己寄人篱下,没少受他的呵斥和嘲讽。虽然他将女儿嫁给了自己,但刘勃勃心里明白的很,没亦于是另有所图。
没亦于原本和铁弗部交好,但后来投靠了姚兴。多兰部好歹也是匈奴大族,但他却投奔了姚氏这样得不入流的羌族人。这便是背叛。
而没亦于之所以收留自己,是看重了自己铁弗部少主的身份。他想要铁弗部的人员,他想要铁弗部的土地,他想要利用自己的身份,攫取铁弗部的族人和土地。
这几年来,散落的部族得知自己在高平郡,都纷纷赶来投奔。而他们,便被没亦于所占据。他利用自己,来收拢铁弗部的部族,壮大他自
己。这样的居心,自己早就明白了。
那位岳父大人甚至上奏姚兴,希望姚兴能将铁弗部的土地和部落全部划归他的名义之下。理由便是自己现在是他的女婿。自己什么都知道,但就是不戳破他,看着他当着自己的面伪装,像是对自己有恩一般。
四年了,刘勃勃一直在寻找机会。他需要东山再起的机会。
终于,这个机会来了。不久前,皇帝姚兴决定讨伐凉国。刘勃勃立刻上奏姚兴,表示愿意领军出征,讨伐凉国。
姚兴知道刘勃勃是谁,但他不能信任刘勃勃,因为他寂寂无名,才是个十八岁的少年。他不能将兵马的性命交在这个少年手里,更别说,刘勃勃压根不是他羌族人,自己凭什么相信他。
刘勃勃自有办法,他表示,自己只需要一些基本的物资。弓箭,一点点战马,一些粮食补给。他将率自己部落的百姓组成的兵马,为姚秦而战,为姚兴开疆拓土。
姚兴自然求之不得。有免费的兵马为自己卖命,为自己打头阵,当然是件好事。而刘勃勃的要求是,在讨伐成功之后,请姚兴助力自己夺回代来城,承认自己铁弗部首领的身份,将部族的百姓和土地交到他手上。
这是一笔交易,刘勃勃的条件对姚兴而言不过是一句承诺。但对刘勃勃而言,却是能够合法继承身份,阻止自己岳父对自己部族和土地的觊觎。而且借此,刘勃勃可以名正言顺的组建自己的部族兵马。
姚兴答应了刘勃勃的要求,准许他作为领军进攻的一支兵马,从高平郡往西进攻。姚兴的其他正规兵马,则是从秦州一带西进,一北一南,形成两路进攻态势。
刘勃勃清楚的记得,当岳父没亦于得知此事之后的表情。面孔扭曲,咬牙缺齿的斥责自己自作主张,要自寻死路,眼里根本没有他这个岳父。
出征之前,没亦于甚至扣留了自己的妻子和襁褓中的幼子,没让自己看他们一眼。
但刘勃勃不在乎,他知道没亦于不敢阻拦,那是姚兴的命令,他只能无能狂怒。而当自己凯旋的那一天,没亦于只能接受现实。
“噗通。”
一块石头在脚下的水坑之中落下,溅起的冰冷的水珠让刘勃勃从思绪中惊醒。
他愕然回头看去,只见两名身材粗壮的汉子正咧着嘴哈哈笑着向自己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