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在这个容器内部,每个虚空都可以自由发展。”
“可以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价值观,自己的生活方式。”
“可以多元,可以混乱,可以独特。”
“只要不突破底线,就不受限制。”
“这样,秩序和多元就不再是对立的,而是嵌套的。”
“秩序在外,多元在内。”
“互相支撑,互相需要。”
这个理论得到了广泛认同。
因为它不是站在某一方的立场,而是超越了双方的立场。
它认可秩序的价值,也认可多元的价值。
它不是选择题,而是整合题。
真空议会开始制定“容器规则”。
这些规则不多,只有三条。
第一条:不得主动侵略其他虚空。
第二条:不得强制干涉其他虚空的内部事务。
第三条:不得做出危害真空层面整体的行为。
就这三条,简单明了。
但这三条就足够了。
因为它们定义了容器的边界。
只要不突破这三条底线,虚空可以做任何事。
可以统一,可以多元。
可以开放,可以封闭。
可以激进,可以保守。
都是它的自由。
这种极简的规则,反而获得了最大的认同。
因为它给了虚空最大的自主权。
而自主权,是所有存在都珍视的。
半年后,真空层面完成了转型。
新的体系建立起来了。
既有秩序的稳定,又有多元的活力。
既有规则的约束,又有自由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