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顿好了之后,安思顺立刻提笔写了一封奏折,向大唐皇帝禀报自己已经率兵掌控了龙泉郡,并顺带报告了王忠嗣的病情。
奏折写好之后火漆封缄,传给驿站,八百里加急送到长安。
大概五六天之后,李瑛收到了李亨的第一封奏折,顺带还有王忠嗣的奏折。
李亨在书信中说王忠嗣病情严重,不能下床,附带着还有李琚以及五名太医的签名。
李瑛对此半信半疑。
之所以怀疑,是因为李亨与王忠嗣交好,他完全有可能替王忠嗣撒谎,掩盖他抗旨不归,拥兵自重的行为。
而相信的原因则是因为有汤济世等五名太医的签名。
这五人是吉小庆奉命从太医院挑选的,平日里关系不怎么融洽,有人性格孤僻,有人沉默寡言,有人热衷于功名,反正很难抱团撒谎。
如今五个人一致认为王忠嗣病重,确实有一定的可信度,李瑛不觉得王忠嗣敢拿刀逼着五个人欺君撒谎。
毕竟王忠嗣在书信中已经明确表示将会择日返京,并在接到诏书之后派遣白孝德、卫伯玉三人统兵赶往辽东,已经服服体贴的交出了兵权。
既然王忠嗣已经交出兵权了,怎么可能再威胁五名太医替他做伪证?
“也许王忠嗣最近确实患了病,被五名太医恰好赶上!”
李瑛做出了自己的猜测,同时感慨终于把王忠嗣整服气认怂了,他终究是没敢走出最后一步。
“哼……有些人就这样,畏威而不畏德!”
站在龙首原眺望关中大地的春色,李瑛心情大好,压在心上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
根据李亨与王忠嗣的奏折来看,用不了几天,他们应该就会启程回长安了,大唐最大的隐患终于被化解了。
另外,王忠嗣在书信中坚决不肯出任侍中之职,说自己只是长于军事,不通政事,不能担此重任,并建议重新启用颜杲卿为相。
李瑛当即在第二天的早朝上出示了王忠嗣的诏书,并宣布召回正在弘农郡担任刺史的颜杲卿回京,重新出任门下省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