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k小说网

三K小说网>fc水浒传天命之誓攻略 > 第二百九十章:改土归流(第3页)

第二百九十章:改土归流(第3页)

有利的一方面是可以用非常小的代价和管理成本,快速实现对外扩张。最著名的例子,北熊从一个小小公国,不到三百多年时间,竟然成为横跨欧亚的世界第一大国,用的就是羁縻之策,甚至至今仍在使用。

弊端就是,羁縻州自主性太强,既无法提供赋税,也无法提供兵源,如果无法同化,还会成为埋在自己体内的巨大隐患。

就拿目前西南的三百羁縻州来说,一百五十余万不交税,不参军,不服劳役,自主性还很强的南蛮诸部,对晁盖稳固南方的策略非常不利。

封建时代,如何处理这些隐藏在群山之中的南蛮部落,一直没有一个好的策略。

唐宋实行羁縻之策,但南蛮叛乱从未停止过。

蒙元实行土司制度,任命南蛮为主官,世袭罔替,以压制该境内的汉人。土司们日子过得很逍遥,但汉人很苦逼。

明朝同样实行土司制度,不但世袭罔替,还给土司发俸禄,任命正经官职,以为给他们一张任命文书,就可以让这些土司欣然跟随。但当这些土司做大之后,仍然叛乱不休。永乐大帝试着推行改土归流,可推行困难,半途而废。

清朝在康熙四十年继续实行改土归流,不再让部落头人世袭罔替,而是由官府流官治理,并鼓励部落百姓下山耕种,这才算是慢慢趋于稳定。但后来的大小金川之战,则让改土归流名存实亡,一直到清朝国灭,封建时代结束,地方头人们的势力依然非常强大。

总的来说,改土归流是一条明路,这也是晁盖准备采用的策略。而这种关系到国家发展方向,甚至一个操作不好就会导致叛乱四起的决策,吴用还担当不起,只能由晁盖来提出,并强力推动。

天启三年,五月初一。

经过多方揣摩,制定了详细计划,并从开封抽调大量官员南下。晁盖准备实行改土归流的改革。

第一步:招兵。

晁盖向羁縻州各南蛮部落下达征兵令,总计征调新兵十万。

每名蛮族新兵的家属可以预先获得500斤粮食、10贯铜钱的奖励,还有50亩土地的租赁权,十年内不收租金。由官府统一组织,划定土地,集中安置耕种。

蛮族新兵立功后获得战功,另有封地赏赐。

这则招兵令很快以正式公文的形式通传各羁縻州,引起了各南蛮部落首领的不满,因为这些首领把部落成员都当成了自家的私有财产,以“蛮不出境、汉不入峒”来约束部落成员的流动性。

整个南方羁縻州300多个,南蛮诸部人口不过才150余万。一下抽调十万青壮去从军,这几乎把南蛮诸部的青壮力量抽调一空啊。

  所以消息传开之后,部落首领不同意,甚至各种阻挠。

但那些普通部落成员却很意动。只要参军,就能预先获得500斤粮食、10贯铜钱的奖励。竟然还有这种好事?

500斤粮食,省点吃可以让一家吃半年了,还有10贯钱,许多部落家庭一辈子未必能攒10贯铜钱,有钱也得贡献给部落首领。

现在的南蛮部落,不是原始社会平均分配的部落,而是残酷的奴隶制部落。普通部众,过的悲惨,与首领的奴隶们没有太大区别,无非稍微有点自由罢了。

现在越来越多的部落民众知道农耕的重要性,单靠渔猎已经很难填饱肚子。如果有50亩土地,十年内不收租金,那以后天天吃饱的日子不就来了吗?

但是首领们却开始互相串联,上贡称臣可以,让我的部众去给你当兵,不行!

招兵令发出去半个月,应征人员寥寥,来应征的连三百人都不到。

晁盖却哈哈一笑,都在预料之中。

这第一步招兵的目的,就是要把南蛮部落与汉民的矛盾,转化为部落首领与普通部众的阶级矛盾。

部落首领是奴隶主,他们想要把所有部众都控制在自己手中;而普通部众是平民甚至是奴隶,他们想要追求更美好的生活。双方利益发生冲突,矛盾也就产生了。

晁盖需要做的就是挑起火星,再添把柴。

既然只有三百人来应征,那就先给这三百人兑现承诺。粮食、铜钱、田地都准备好,大方的奉送,高调的宣传。并向部落索要这些三百新兵的家属。

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

最新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