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工人检举加战略部彻查,一把撸掉二十几个人,算是“沙食系”为数不多的大案子。
这下也算是彻底暴露了张浩南不是啥技术也不懂的白痴,恰恰相反,很多技术改造路径,还是张浩南乾纲独断定的。
像现在“吾家机械”拆分出来的焊接机生产厂,其中就有管道焊接机,基本不用再额外采购。
然后工地报废的产品,也多有外流到当地的二手市场,说是报废,其实翻修还能再用,只不过对“沙食系”这样的超级企业来说,翻修成本反而更高,远不如直接换一台新的。
所以很多二手设备商,都愿意跟着“沙食系”的工程走,这些二手设备商,以祥泰、柯城两地为主,技术储备也相当雄厚。
比如柯城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就成立了自己的电动设备,其中就有小型电叉车,在彭城重工和吾家农机的公版机型上魔改的,主打的就是多功能,换不同的连接件,就能有不同的工作场景,销量意外不错。
尤其是个体户和小包工头,不可能跟大厂一样专机专用,能一机多用,那肯定是拍手欢迎。
现在尝到甜头之后,两浙省的“高新科技专项补贴”,也让柯城这家新企业走了出去,凭借跟张浩南的友好关系,正式在冰城落户。
跑来冰城也有原因,一是工科强校多,二是冰城新增一个高新园区。
多的给不了,但是两三年减免税,这还是可以的。
想法也简单,孵化一个两个高新企业即可。
冰城市政府以前要是这么琢磨,多少有点摸奖的意思,区位优势客观存在,在科研院校拿不到更多资源的时候,剩下的就是爆种。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有相关科研任务,很多团队其实就是慢性死亡。
但张浩南的“大撒币”行为,直接让冰城至少三十个科研项目满血满魔原地复活,只不过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农牧林渔,稍微有点儿小瑕疵。
好在基础是有了,至少攒了足够多的本钱。
去年不算,光今年一季度以及二季度过半,现钱过境就有二十来个亿在研发资金中,这是个很好的现象,距离良性反馈还有点距离,但苗头已经有了。
这就形成了信心,也就是高新园区的基础。
算是多方合作吧,黑水省高层也鼓励科研院校加强产业合作,其中就有黑水工大新开的小直径盾构机项目,应用方向跟地铁和铁路隧道都没啥关系,是两江省在“城市空间发展计划”中的一个设想。
两浙大学工学部也有参与,但瞧不上这种小直径项目,因为两浙大学本身实力也雄厚,资金募集能力更是全国性的头部高校,所以这光景正在招贤纳才,铆钉的科研带头人清一色“半步院士”。
但因为张浩南的钱最干净也最放心,所以两浙大学还是派了团队前来冰城。
只不过跟柯城市政府是强绑定的,因而在冰城高新园区,是共用一个办公楼。
此时张浩南视察工地时,陪同的驻场工程师就有两浙大学的专家,气氛非常不错,对现在的设备测试、数据募集都很满意。
再有就是从装备的科研角度来说,东北是绕不开的一个地方。
毕竟冬天的时候,它很冷。
极寒测试在这儿做相对来说容易又安全。
“这个‘调蓄湖’已经用上了?”
“还没有,现在只是用来灌溉,补水通航测试起码要明年,最快也要十月十一月,现在进度已经是最快了。”
张浩南在现场观测站看了看远处的“调蓄湖”,这是个将河湾洼地直接改造的巨大圆形湖泊。
在河流的主航道西南侧,刚好能灌溉周围万把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