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了,手放下吧。”
“那中午不回去的同学,就需要自己早上带饭来学校,老师可以帮你们热。”
“但我们也没有多余的粮食,所以谁要是哪天忘了没带,中午就只能饿肚子了。”
“学校有热水喝,你们来的时候可以带杯子,不管中午回不回家,杯子放学校就行。”
“孩子还小,希望家长可以多操心。”
“知道了,老师。”
“好了,来两个同学跟我去搬书。”
这种在老师面前表现的时候,很多家长都推了自家孩子一把,想让孩子给老师留个好印象。
徐老师最后挑了两个壮实的男同学。
赵唯一看的稀奇,她以前一直以为这个年代的农村家长不重视孩子的教育问题。
看来是她想岔了。
以后要牢记未知全貌,不予置评。
不过转念一想,那种家长应该也不会让孩子来学校,压根就不会浪费这钱。
不然不会3个大队的孩子,连一间教室都没坐满,要知道这年头农村孩子可多了。
但既然来了的,都是知道读书有用的。
所以让孩子积极讨老师欢心也能理解。
没一会,3个人就回来了。
徐老师又在班里挑了2个同学和他们一起发书,看得出来她是想和同学们互动。
书拿到手,和她空间里已经看过的一样。
“好了,书都拿到手了吧。”
“拿~到~了~”
“嗯,刚才没要书的同学,明早记得带上家里的课本,知道了吗?”
“知~道~了~”
赵唯一没想到学生一起回答老师问题时的语调竟然到哪都是一样的,还无师自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