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面不改色:“公孙先生擅自行动,已被本王逐出使团。”
“至于他去了哪里,本王也不得而知。”
杨过冷眼旁观,心中冷笑:好个推脱之词!
贾似道仿佛早有准备,从袖中取出一份卷宗放在案桌上:“公孙止虽是贵方之人。。。。。。”
说话时却指着那份写着抽签决胜的章程,“但刺杀朝廷命官纯属他个人行为,与蒙古使团无关——这是我大宋的定论。”
他将卷宗推到忽必烈面前:“不过,念在公孙止是从贵营逃脱的份上,我大宋可以不予追究使团责任。”
“但王爷需承诺,英雄大会期间,蒙古使团必须接受我方监。”
这一手以退为进,恰好击中忽必烈的软肋。
公孙止刺杀吴潜本就是杨过设下的圈套,忽必烈若执意纠缠,反倒可能引火烧身,暴露自己与吴潜的私下往来。
忽必烈沉吟片刻,拿起卷宗看了看,突然笑道:“贾大人果然精明。好,本王答应你。”
他提笔在卷宗上签下自己的名字,盖上王印:“公孙止刺杀吴潜,纯属个人所为,与蒙古使团无关。”
“如今协议已成,为蒙古使团安全,本王不日将渡江北归!”
金轮法王突然道:“宋人素来狡诈,若是宋人暗下杀手呢?”
“擂台之上,死伤各安天命。”杨过直视着他的眼睛。
郭靖沉声道:“王爷放心,郭靖以人格担保,只要蒙古一方遵守约定,大宋绝不暗下毒手。”
“郭大侠的信誉,本王自然信得过。”
忽必烈盯着帐外飘扬的狼旗,沉默半晌后突然击掌:“那就这般定下吧!”
“国师,送客!”
四人走出行辕时,赵葵低声道:“三位,这忽必烈答应得太痛快了,本官怕他是另有图谋啊!”
杨过遥望着汉江对岸的蒙古大营:“他图谋的,从来都不是英雄大会的胜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