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入脱欢的蒙古马军之中!”
李景隆不假思索道,“按我的亲兵标准给予待遇。”
说起来如今他的麾下,已有了数不清的百战老兵。这些各家勋贵的铁杆亲卫,一旦遇到战事放入军中,就是合格的基层军官。而若是统一使用,则是冲锋陷阵的以一当十的绝对精锐。
这些人完全可以扭转战场的局势,决定战争的胜负走向。
是他李景隆手中的秘密武器!
“江西那边,蛮子不服天朝管,邓大哥带兵进剿!”
“北平那边,北元骚扰边关,燕王和宁王率军追出去了!”
“云南那边,麓川也不稳当。。。。。。。。”
一连串的军报消息从金镇的口中说出,在李景隆的脑海之中汇总。他看着墙上硕大的寰宇全图,眉头紧皱。
心中忽然涌出一个词,多事之秋。
可以说好像自从朱标没了之后,大明朝就突然陷入一种,表面看着挺稳,但实则各地的小打小闹还是不断,且可以说是内忧外患的局面。
这种内忧外患不足以致命,但这样的芥藓之疾对于已经古稀之年的朱元璋来说,却足以让他自顾不暇。
“哥!”
金镇在旁,忽然低声道,“要我说,咱们这边也别忒安稳喽!”说着,他一笑道,“就拿燕王那边来说,到底是养寇自重还是真的有北元骚扰,谁知道呢?”
“干脆,咱们也让番人,或者哈密外那些胡人动一动。。。。。一来,咱们可以把兵马拉出去练练,二来也好跟朝廷讨赏钱呀!”
李景隆沉默片刻,“没别的消息了?”
“有!”
金镇低头,“老皇上下旨,让两千五百名军中致仕的武官进京。说是设宴给赏。。。圣旨中说,朕念功臣多亡,幸其存者欲加恩赏。”
“元末兵争,中原鼎沸,人不自保。你们奋起从朕,勋谋宜力,共平祸乱,勤劳备至。”
“天下既定,论功行赏,使你们居官任事,子孙世袭,永享富贵。我思起兵时,与你们皆少壮。今我年老,你们亦年老。久不相见,心常想念,故召你们来见。”
“所赐薄物,以资养老。你们还家,抚子孙以终天年。同历艰难,至有今日。顾我子孙保有无穷之天下,则你们子孙亦享无穷之爵禄。”
“呵呵!”
读到此处,金镇忽然冷笑,“说的挺好,同历艰难,至有今日,哈哈!不知我爹活着,能拿多少赏钱,够不够我逛窑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