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借海峡天堑,严格执行海禁,必然可以将瘟疫阻挡在琼州岛内。
至于岛上的人怎么办?
很简单,任其自生自灭。
待到岛上的传染源都死光了,瘟疫自然也就结束了。
这也是古代对付疫情的唯一办法,毕竟古代没有现代的交通方便,一个村子染了瘟疫,只要都死光了,就不会蔓延到他处。
如此一来,大庆安然无恙,朝廷不会承担损失,军队主力也得以保全。
若干年后,史书上或许也只会轻描淡写地记上一笔:“天兴二年,琼州大疫,死者枕藉。”
也不会有人指责朝廷见死不救,因为这在古代是默认的惯例。
但是。。。。。。
李彻缓缓转过身,目光落在空荡荡的御座上。
历史会记得!
史官的铁笔,会如实记载下‘天兴二年,琼州大疫,死者枕藉’。
也会如实记下‘王师隔海相望,终未施援,坐视瘟疫肆虐’。
琼州的百姓也会记得。
哪怕他们白发苍苍之时,也会清晰地记得,儿时的家乡遭遇了灭顶之灾,亲人哀嚎着死去。
而朝廷的军队就在海峡对岸,冷眼旁观。
即便到了那个时候,大庆已经横扫六合,无敌于天下,他李彻也成为千古传颂的圣君明主。
琼州百姓仍然会记得,皇帝曾经下令见死不救。
这不是一道简单的算术题,不是权衡利弊就可以。
这关乎一个政权的底色,一个皇帝的良心,一个民族共同体的道德。
殿外的光线渐渐暗淡,黄昏来临。
李彻依然坐在那里,影子在光洁的地面上拉得很长。
终于,在暮色完全笼罩养心殿之前,李彻站起身,走到御案前,提起了朱笔。
他的脸上没有任何表情,但眼神已然坚定。
他已经做出了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