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的才华,是有目共睹的。
尤其是在过去这段时日,别看其负责主审要案,但其分管的军屯、军工、船舶等有司,是井然有序的在运转的。
也就是说,诸葛亮要负责要案下,还要对所领诸职进行安排,毕竟前线征战不断,可不会管后方发生什么。
涉及到前线供应粮草、军需、军械等,有很大一部分是要通过诸葛亮运转的,这也使得阎象等人,一直在盯着诸葛亮,一旦其出现任何差池,他们就会插手解决此事。
倒不是阎象他们不信任诸葛亮,实则是涉及前线诸事,断然不能有任何纰漏或闪失,不然会造成严重后果的。
诸葛亮就是在这种境遇下走过来的。
回到正题,这次主审要案的经历,让诸葛亮看清一个现实,即在汉室中枢的很多人,并不是一心为公的,他们会为了各种算计及私利,去明里暗里的做各种事情,以达到他们所谋之事。
曹昂就是要用这种方式,让诸葛亮真实接触到这一层,不可否认,谯县曹氏在过去时做了很多事,有好的,有坏的,否认这些,其实是在否认曹操的来时路,这种蠢事曹昂可不会去做。
曹昂用另一种方式,让诸葛亮知道一点,除了曹氏,除了曹操,其他人到底是怎样的存在。
是真的大公无私。
还是说道貌岸然!!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如果在汉室中枢,真的有一批大公无私之辈,那就不会发生黄巾之乱,董卓乱雒,诸侯讨董,长安乱,诸侯并起这些事情了,由此汉室也不会降下乱世了,这样很多悲剧就不会上演了。
既然发生了这些,那就别说别的。
诸葛亮了解到这些,一定会有很多想法的,如果诸葛亮想要改变这一切,那么就必然要跟他捆绑在一起。
只要促成了这点,那慢慢就与曹氏捆绑在一起。
对于不同的人,就要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
如果诸葛亮依旧坚持所想,那可以,只是他这辈子都别想接触到权力核心,诸葛一族在荆北是有底蕴,有影响,但一个不争的事实,出了荆北,诸葛一族并不能产生太大影响,这就是现实。
哪怕诸葛亮很有才华。
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当初曹昂以强硬态度,将诸葛瑾、诸葛亮征辟,要求诸葛均、诸葛诞待在自己身边,诸葛一族就跟曹昂捆绑在一起了,至少在很多人眼里是这样的。
但因为诸葛亮不一样,曹昂没有采取逼迫的方式,强扭的瓜不甜,更何况真要采取逼迫方式,可能会适得其反。
“孔明有这种反应是正常的。”
贾诩撩了撩袍袖,打量着诸葛亮,“维护律法森严,确保地方安稳,不是在位置上发号施令,动动嘴皮子就行了。”
“普罗大众想要的很简单,就是一个有奔头的日子,使得他们辛苦劳作下,能养活好一家老小,能将日子给过好。”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可恰是这种简单的愿望,却是眼下最为奢侈的,为何会发生这样的事,其实是值得我等深思的。”
“军事说的没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