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在此时,一个欧美纺织业专家和国际记者组成的考察团来访沪市,目的在于考察“华国轻工业纺织的改革之路”。
轻工业局把电话打到了孙先进这里:“你们第十纺织厂在考察团的参观路线之中,你带着厂里的人,提前准备接待。”
孙先进不回答,却问:“上浦纺织厂——飞燕二厂不在这次考察路线中吗?”
“飞燕二厂,这,暂时没有安排。”
孙先进道:“如今全市都知道’秦厂长‘的改革大名,欧美国家的人来到沪市,也能从广播里听见秦厂长的大名,为什么不安排参观见面呢?”
“这——”轻工局那边语塞,飞燕二厂虽然被塑造成改革的旗帜,但是飞燕二厂之前全是老古董机器,哪怕现在更新替换了不少,仍然上不了台面。
飞燕二厂之前是亏损转为盈利,已经很了不起了,原本就是吊尾车的学生。
孙先进道:“于情于理,我认为应该把飞燕二厂加入考察团参观路线之中。”
“好,孙厂长您的建议,我会跟领导说一声。”
轻工局领导知道了孙先进的建议后,也赞同:“应该把飞燕二厂加入参观路线当中,让欧美考察团进去观察观察。”
“可是上浦纺织厂之前的机器实在落后呀!这不是在外国人面前丢脸吗?”
轻工局领导:“知耻而后勇!”
“也该多锻炼锻炼这位年轻的秦厂长,提高她的心理承受能力,在去年的改革当中,她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不能骄傲自满。”
“在这种时候,受点打击对她有好处,知道自己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认清现实,接受现实,然后发愤图强去赶超外国!”
“……可是领导,现在市广播电台播放了《秦厂长》的改革故事,大家都把这个女厂长当成是了不起的人物,觉得她厉害,是榜样!”
“可如果让外国的考察团知道了飞燕二厂的内部情况,同样也让全体市民在报纸上知道了飞燕二厂的情况,知道这个秦厂长所领导改革的飞燕二厂,厂里还用着民国时期的老古董僵尸机器……这……这……这……”
年轻干事的嘴里,简直都说不完整段话。
这就是在打击全市市民的热情,往他们头顶泼一盆冷水,同时,对秦想想这个年轻女厂长的打击太严重了。
年初广播里,大家都把她当成了改革模范,结果海外考察团一来,发现他们厂里情况糟糕落后,这简直是毁灭性打击。
报纸上的批评,舆论的反扑,对一个年轻女厂长来说,也太诛心了。
“遮遮掩掩就有用吗?”
“现在《秦厂长》改革的大名,整个沪市都知道,海外考察团过来了,难道不会去打听吗?到时候说话更难听。”
“车间有问题,生产有问题,提早发现——唉,也是一件好事。”
“秦想想还年轻,这一回,也算是对她心志的磨炼,熬得住打击,才能走得更远。”
“秦厂长,接到了上面的通知,欧美考察团的纺织业专家和记者,要来咱们飞燕二厂的生产车间参观……咱们厂,也在这次考察团的参观路线当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