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法文版为例,就有十几个版本。
少则50余万单词,多则78万余单词……
而且内容,也有不少变化。
刘进依托的,是李丹、方于版的中文译本,以及法国的Gallimard出版社的版本为参考。
可随即,刘进又发现了一个问题。
那就是雨果的创作习惯。
他很喜欢在正文之中,插入长篇历史背景分析,以及一些哲学论述。
比如在《悲惨世界》里,他用近乎于全书百分之十的篇幅,来描写滑铁卢战役。
这在原时空雨果创作这部作品的时代,是可行的。
毕竟当时的信息没有现在这么发达,人们受教育的水平,也没有现在这么高……
他需要进行这种描写,或者类似的分析或者论述,来让人们明白来龙去脉。
可在如今……
这叫做水文。
刘进一度为是否依照原文那样写出来。
但纠结了很久,他决定做出精简。
这个时代的人们,不喜欢那样滔滔不绝的论述或者分析。
大家都有属于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最讨厌的就是那种‘爹味’十足的内容。
所以,必须要压缩精简。
而且压缩精简之后,也能让作品阅读起来,更连贯,更流畅一些。
不过,只是压缩精简还不行。
刘进还要给予一些注释。
为什么后来法文版的《悲惨世界》最好的版本是Gallimard出版社的版本呢?
他提供了大量的注释,以辅助作品的阅读。
但这样一来,刘进又要查证许多资料,使得写作的速度放缓。
……
按照刘进最初的计划,三月底、四月初,他就能把这本书‘写’出来。
可是一直到三月底,他才完成了一半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