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是德江市法院,诉讼服务中心里很热闹,不少群众在窗口办事。
沈青云走到一个便民服务台,看到一位白发老人正坐着填表格,旁边的工作人员是个年轻姑娘,正帮老人念表格上的字:“大爷,您这个案子是赡养费纠纷,填完这个表,我们就能帮您立案了,不用跑第二趟。”
沈青云走过去,声音放轻:“大爷,办事还方便吧?有没有觉得麻烦的地方?”
老人抬起头,看到沈青云穿着西装,马上就意识到是领导,连忙起身说道:“方便!方便!这姑娘态度好,还帮我念字,我眼睛不好,要是自己来,肯定填不完。”
法院院长周明笑着说:“沈书记,我们去年搞了便民诉讼行动,在诉讼服务中心设了导诉台、便民轮椅、免费复印区,还开通了网上立案,去年网上立案占比达到了百分之四十,老百姓不用跑法院就能办案。”
“网上立案的群众满意度怎么样?”
沈青云问道,目光扫过墙上的满意度测评表,上面贴满了红色的“满意”贴纸。
不过他并不在意这个,毕竟这玩意完全可以造假的。
“满意度百分之九十八。”
周明递过一份测评报告,对沈青云解释道:“只有很少的一部分群众觉得操作麻烦,我们已经安排了志愿者,在诉讼服务中心教大家用网上立案系统。”
离开法院,去公安局的路上,沈青云坐在车里,心里很感慨:基层政法单位的变化,比他想象的大。之前总担心基层只重形式不重实效,现在看来,德江的干部是真的把“为民”放在了心里。
只不过,沈青云其实也明白,自己的调研是提前打过招呼的,能不能看到真正的基层情况还不一定,毕竟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事情,在官场当中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
真正想要了解具体情况不能着急,需要一点一点去摸索。
……………………
德江市公安局的指挥中心在顶楼,巨大的屏幕上显示着全市的实时监控。
局长张德贵指着屏幕上的一个红点:“沈书记,这是我们的街面警务站,全市有二十个,每个警务站配四名民警,五分钟就能到达责任区。去年我们的街面犯罪率下降了百分之二十五,就是靠这个五分钟响应圈。”
沈青云前倾身体,看着屏幕上民警巡逻的画面:“乡镇派出所的警力补充到位了吗?之前听房文杰说,基层警力有点紧张。”
张德贵脸上露出难色:“还缺一百五十名民警,去年招了一百名,但是有二十名调到了市局,乡镇还是缺人。我们现在让民警一警多能,既管治安,也管调解,勉强能应付。”
沈青云皱了皱眉:“警力补充的问题,我回去跟省厅反映一下。乡镇是基层的基层,警力不能缺,不然老百姓有困难找不到警察,心里就没底了。”
房文杰在旁边连忙记下来:“沈书记,我回头也跟市局再对接,看看能不能从辅警里选拔优秀的,先补充到乡镇派出所。”
“很好。”
沈青云微微点头,对于他的话倒是很赞成。
调研结束后,大家回到德江市政法委的会议室。
会议室不大,长条桌周围坐满了人,窗外的夕阳透过窗帘缝隙照进来,在桌上投下一道金光。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沈青云坐在主位,手里拿着调研笔记,目光扫过众人:“今天看了检察院、法院、公安局,总体来说,德江的政法工作做得很扎实,有亮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他先肯定了成绩:“检察院的未成年人帮教、法院的便民诉讼、公安局的五分钟响应圈,都是实实在在为老百姓做事,值得肯定。尤其是房文杰同志,台账做得细,工作也落到了实处,这就是政法干部该有的样子。”
房文杰听到表扬,脸一下子红了,连忙低下头,手里的笔又开始在本子上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