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回河内去吧。”董良对玉良道。
几天的视察,让他对交州的发展已经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玉良到底是从户部出来的,将自己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了民生建设上。
而且他的发展思路也是对的。
回河内去是为了用那里的电报与中枢的留守官员开个会。
大英帝国人的舰队不来了,南方的威胁暂时解除,华族的政策也要相应做出调整。
董良的心里是矛盾的。华族发展出来的一些军事技术现在正在逐渐扩散开来。
不是因为华族的保密工作做得不好,而是因为这些技术人家欧洲的国家已经完成了积累。
董良只是依靠自己的技术和记忆提前将其给发展出来了而已。而这个时候的欧洲人,只要知道了华族的这些点子,也大都能够发展出相应的技术。
当然了,早一些开战,华族的军事技术领先得还要多一些。
另一方面,华族原本的基础比较薄弱,但是体量大,要是再拖一些时间,华族的发展肯定是比英法要快的。
想要早打,是从技术层面上来分析,想要晚打则是从综合实力上来考量。
董良刚刚回到河内,得到通知的徐萧海就赶了过来。
事实上,张孝达的消息就是从徐萧海那里得到的。
通常情况下,董良到什么地方,暗部的负责人徐萧海都会跟着,一方面保护董良的安全,另一方面及时将消息传给董良。
“萧海,你坐,上次你提到太平军部准备在英印殖民地北部扩张,这件事情可以展开了,通过马帮再给他送些武器过去,告诉太平军,打下阿萨姆地区,以后华族就是他的娘家。”
徐萧海将董良的命令记下。
这个消息是他上次跟董良说的。
那个时候董良让徐萧海转告太平军稍安勿躁。
因为董良不想打草惊蛇。
那个时候大英帝国舰队正在赶来的路上。
太平军那个时候行动只会成为大英帝国人的靶子。
华族在英印殖民地可以动用的棋子不是很多,这仅有的一颗,董良现在还不想丢弃。
“是,元首,太平军那边随时可以展开行动。另外您上次让我注意英印殖民地北部的情况。现在有最新的消息传来。”
徐萧海拿出了一张英印殖民地地图说道:“您说的英印殖民地西北部真的出现了变乱。而且这种变乱还有扩展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