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良笑了笑:“我向来的主张都是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这座石窟涉及到宗教和文化,这都不是政治上的事情,如果由官府的人来管,不知道会管成什么样子。而且政府来管就要政府出钱。”
“让那些人来管,他们能筹集到如此多的资金吗?元首您难道不怕他们管不好。”苏达又问。
一旁的张孝达听了在心中摇头,这个苏达有时候看起来很聪明,这个时候怎么这么糊涂呢。看样子是出去喝了点洋墨水,忘记了咱们华族人的传统。
那些和尚现在巴不得背负修护莫高窟的负担。
这样他们就有理由去筹钱了啊。
到时候,他们只要跟信徒们说修护莫高窟是一件莫大的功德,有的是人会捐款。
这些钱用来修护莫高窟甚至都还用不完呢。
董良笑道:“他们不会的,那些历史学者留在这里研究,就是最好的监督者。他们在这里研究的越久,对这些文物的感情也就越深。”
高明,真的是高明。到底是元首,这对人心的把握已经到了如火纯青的境界。
天气冷了,临近年底。
董良终于踏上了归途。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有一件最重要的事情要做。
敦煌城的铁路修建指挥部中,董良接见了左季高一行西北军政官员。
“季高,我们已经有一年多未见了吧。”董良握着左季高的手亲切地问道。
“嗯,是的,元首,已经一年零两个月。”
“你们辛苦了。”
“为国守边,何来辛苦之有!”
董良这一番问候不仅仅是对左季高说的,更是对西北的所有将士说的。
“明年年初,西北铁路将率先通到哈密,争取在七月份之前完成哈密到迪化城的哈迪铁路工程。如此我们的西北大通道就算是初步完成了。”
一路行来,董良已经对铁路修建的进度有了一个大概的估算。
“元首,那是不是意味着,我们明年夏天就能够对沙俄人展开全面反击?”左季高激动地说道。
这场战争已经打了两年,左季高的心中有些疲惫。
底下的将士更是如此。
“明年夏天,我们夺回伊犁河谷,不过战争并不会结束。”
“元首,要是拿下伊犁河谷之后,沙俄人还不死心,那么我们就打到乌拉尔山去。”
董良摇了摇头道:“我们明年夏天只将战线推到夷播海。收复我们自己的故土。”
“这又是为何?元首,为什么不乘胜追击呢?”左季高问道。
“乘胜追击?这确实是常规的做法,但是很多战争都是因为乘胜追击,最后转胜为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