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满清在这里的驻军只能在当地的蒙古人、维族人之间形成平衡。
只要有稍微强一些的外部势力介入,这种平衡就会被打破。
因为那些人本来就各怀心思,他们将满清也看做是外来势力。
扎拉芬泰最终选择了妥协,为了自己的小命以及城内那些八旗家眷的命。
不过扎拉芬泰的命令仅仅在天山以南取得了效果。
在天山以北,另外一支军队突然杀到了这里。
这支军队就是太平军。太平军二十几万大军经过哈密、吐鲁番、巴里坤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天山以北的各个重镇。
他们几乎与沙俄人一起杀进了西域。
而在太平军的身后是穷追猛打的护卫军西北军团。
左季高在拿下陕西之后很快便指挥大军西进,追着太平军的后面打。
太平军如同惊弓之鸟一般向西北逃去。
他们在华族的手中不是对手,但是到了西域却能够吊打这里的驻防清军。
杨秀清到了这里才发现,西域虽然广阔,却缺少资源。
清军的一两万大军在这里勉强可以在粮草上自给自足。
但是他们有二十几万人,要将这么多人都给喂饱,可不容易。
于是杨秀清只能继续向西打,扩大占领的面积,四处搜寻粮草。
杨秀清的搜刮政策惹怒了这里的移民还有原住民。
当左季高帅军从后方杀来之时,这些当地人毫不犹豫地选择帮助护卫军。
于是杨秀清面前只剩下两个选择,一是与护卫军决战,二是继续向西打。
与护卫军决战,他觉得必败无疑。太平军上下已经对护卫军的火力产生了恐惧心理。
首先在士气上就落了下风。
而西边的这些清军看起来似乎很好欺负的样子。
因此太平军继续西进。
杨秀清暂时将大本营放在乌鲁木齐,左季高稳扎稳打,已经追到了哈密。
李秀成带着前锋主力杀向伊犁将军府。
在天山北麓,杨秀清也收拢了不少当地的汉人。
其中不乏一些读书人,这些人知道杨秀清想要向西发展后,建议杨秀清拿下伊犁九城,然后在北山修建堡垒挡住护卫军的进攻。
只要能够拖延一段时间,护卫军这边粮草补给跟不上,便可以让对方知难而退。
照理说,这个方案是可行的。毕竟华族没有到西域的铁路,粮草物资全都要从西安城运送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