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了,事情发展到这一步,英王自己也有点责任,前次英王妃生病,让世子妃管家不就好了,他非要让刘侧妃管家,让英王妃猜疑。
再喜欢一个宠妾,私下多多地给她钱不就行了,为什么要让她沾管家大权,让英王妃忌惮,这不是添乱吗?
但琳琅知道,英王并没打算废了大房的世子之位,起码目前没这想法,毕竟废了大房的世子之位,是需要他上本跟皇家提这个事的,皇家也不可能马上同意,前前后后不知道要拉扯多少时间,英王怎么可能讨这个麻烦。
——英王妃要真的了解英王讨厌麻烦所以不会另立世子的性格,也不会做出傻事了。
但,现在要让他知道英王妃杀了他的爱妾,作为报复,英王可能还真不怕麻烦,还真有可能废了大房的世子之位。
虽然英王没打算废了大房的世子之位,但英王妃不敢信啊,所以会作出这样的举动,也很正常,说到底,还是京中那个例子太不好了,就像司马懿长寿,导致之后的朝代老皇帝会防着老臣,让人们都说司马懿开了一个不好的头一样,京中有扶宠妾上位,然后废了世子的事,也会产生这样的影响。
因英王妃不愿意站出来承认自己杀了刘侧妃,英王看没人承认,不由气恨,当下便真的将这个事通报了宗人府和大理寺那边。
宗人府和大理寺听说有人杀了英王的侧妃,自然马上行动了起来。
然后就像琳琅推测的那样,英王妃因为跟刘侧妃的利益纠葛,以及之前放走凶手一家人的行为,很快就成了嫌疑人,大理寺和京城衙门一顿查,很快就确定了英王妃就是凶手。
要是其他人,大理寺肯定马上抓人了,但因为是英王妃,身份特殊,大理寺还是将这事跟英王说了,让他可以自行处理。
毕竟将王妃逮进监牢,引起外面轩然大波,让人说皇室的闲话,估计不是皇室想看到的,毕竟普通人家都知道家丑不可外扬,更何况皇室了。
当然了,大理寺之所以这样通情理,将这事的处置方法交给了英王,也是听了宗人府的建议。
宗人府正是大理寺想的那样,不想这事传出去,免得王妃杀了侧妃的事传了出去,外面对皇族议论纷纷,这自然不是宗人府想看到的,毕竟皇室还想要脸呢。
事实上,就现在这情况,皇帝知道了,估计都是要斥责英王内帷不修,以至于传出了这样丑事的。
英王听说杀害刘侧妃的人是英王妃,不由懵了。
他知道有可能是后院女人做的,因为刘侧妃只跟后院女人有利益纠葛,那些人才有杀人的动机,但没想到会是英王妃,他还以为是哪个人想跟刘侧妃争宠,所以杀的,甚至他还猜测过其他几个有宠但不如刘侧妃的人,觉得是那些人想杀了刘侧妃,然后她们就能上位成最得宠的妃妾了。
没想到是根本动摇不了地位的英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