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叔记忆力极好,不仅把来龙去脉说清楚了,还解坤说秦小米的话,一字不差的重复了一遍,表情语气都不差了。
老实讲,看演完后,就连解家武师们都觉得……坤少爷,您要是太闲的话,奴才们带您去村里,给乡亲们耕几亩地行不行?如今正是开春时节,需要人力耕地呢!
解大总管已经不想说话了……他都想去刺杀皇帝,让解家被灭九族算了,活计太难做,少爷们太难带了!
可他是解家奴,家里子女、三亲六戚都是解家家生子,为了家人的死活,他还是得出面。
他朝着解坤跪下,劝道:“坤少爷,您教导过老奴,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老奴一直谨记在心,今日老奴冒死,请求坤少爷想想此话。”
傻叉,赶紧认错,然后补救,可别犟了,你犟不过秦家的。
秦家都是犟种,还是一群从逃荒路上杀到如今这个位置,见过血的犟种。
他们不仅犟,还狠啊。
解坤脸上羞愤欲死,没想到刚来泰丰镇第二天就遇上这等大劫,他真的哭了。
十三岁的少年,坐在椅子上,用袖子抹着眼泪,瞧着好不可怜。
然而,没人可怜他,钟百户还骂他:“女子名声大过天,若是任由人造谣,被造谣女子此刻怕是已经去跳河,以证清白!”
解大总管:“……”
哪条河敢收秦东家?
怕是河神都得被她揪出来,打断腿。
“钟县尉,坤少爷还是个孩子,请让老奴单独劝劝他。”
钟县尉嗤之以鼻:“孩子知道造谣姑娘的名声?那这怕是根子上就坏了!”
没有家小,还出身西北军的钟县尉就是这么莽,啥都敢说,毫无顾忌,爱听不听。
解坤解壬听罢,前者眼泪掉得更汹,后者则是看了钟县尉一眼,又急忙低头。
关书吏一直观察着他们,见他们眼里没啥恶毒的情绪后,松了一口气,然而这口气松早了。
解大总管单独劝慰解坤后,解坤一出来就给秦二叔、关书吏行礼认错:“是晚辈口德欠缺,帮恶人乱传谣言,害了秦东家的名声……是晚辈刚愎自用,瞧不起立了军功之人,晚辈知错。”
一通诚恳认错后,小子给了个听到谣言的名单与地址。
关书吏闭了闭眼……大魏立朝百年,积弊太多,尤其是世家豪强,这些子弟是宁愿牺牲一家半奴,也不愿意自己承担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