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征稿,征上来后主创团队在参考嘛。
反正都是摸索着前进,没必要按照正规的方法去做。
锻炼队伍才是关键。
现在就是把上美厂成熟的流程体系拿过来也会出现很多问题,不如自己慢慢摸索。
陈时平和杨师傅的想法都很简单,哪怕把前期战线拉长都无所谓。
人锻炼出来了,后面就简单多了。
陈时平和杨师傅他们在研究室又聊了一会后就走了。
从北大出来后,杨师傅忍不住说道:“国内不缺人才,但是很多技术发展不上去还是缺乏重视和眼光。”
“陈总,如果有能力,还是自己发展技术最好,如果你都不重视,我不知道还会有谁重视。”
陈时平愣了一下然后郑重地点点头说道:“好!”
杨师傅欣慰地拍拍陈时平的肩膀说道:“对喽,这才是中国电影改革第一人的样子!”
陈时平哈哈一笑,和杨师傅一起离开了北大校园。
不过想要发展技术,就要能够留住人才。
这一点清北做的都不太好,出国率非常高,出国后滞留率也很高。
国内的顶尖高校大多都是这样。
陈时平要是想发展技术,就要想办法留住人才。
不能嘴上喊着支持国产电影,实际上啥都不做吧。
陈时平不能和韩老三学,这老小子投资电影挂个名就不管了,盲目信任大导。
当然,还是因为他不怕亏钱,只要动静。
反正大多数电影的投资花的是电影发展基金,怕个鸡毛!
只是几部大片砸下去对中国电影市场没有太大的帮助,反而让观众对国产大片失去信心,一连过了多少年才缓过劲来。
在当时看,几部大片的票房过亿刺激了市场,实际上是竭泽而渔!
还伤害了观众情感,在那几部大片统统上映之后,国内的观众就开始狂热追捧好莱坞大片了。
国内一说大片清一色的质疑,观众不再信任国产大片了。
陈时平想到这里也认识到自己必须要搞技术!
动捕虽然能买到,虽然不会被卡,但是不搞技术发展,这部电影的意义就失去一半了。
以前光想着搞特效技术,忽略了这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