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法华会也因此召开了,其目的乃是选百家之言,尊最上乘之佛法。
众多僧人从四面八方汇聚于此,因受“七重罪典”迫害多年,
此刻的他们,内心充满了对佛法的期待。
号“无定”之僧,此刻高坐莲台,正对三千僧众讲法:“大乘者,幻妄也。”
“《金刚云‘无我相’,菩提非枯木独坐;《法华明‘开权显实’。”
“若为成佛而舍众生,与修罗何异?”
“六度即众生船筏,四摄皆法界津梁。”
“须知但使芥子纳须弥,何妨火中生红莲?”……
他的这番言论,在法华会上对诸多信奉大乘佛法的僧人引起了极大的波动。
不少僧人们在这一番言论的影响下,开始强调“普度众生”而非“渡劫成佛”。
于是,在对《法华经的讨论与修订中,增补了“罪业涅盘品”。
这一品中,将罪业视为修行的资粮,认为罪业并非完全的恶,
而是可以通过修行转化,成为通向涅盘的阶梯。
正当此刻,台下有僧人问道:“罪业终究是罪业,怎能将其作为修行的根本?”
“你所谓的因果无咎论,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谬论。”
无定僧垂目拈:“罪业如宅中火,本无实相,却可灼醒迷途。
“昔有僧人入无间地狱时,见业火翻涌处皆是曼陀罗华,此谓&;#039;火中生红莲&;#039;。”
他的声音突然拔高:“尔只见因果如铁链,不见《涅盘经中云&;#039;烦恼即菩提&;#039;?”
那僧人又言:“荒唐!你这是诡辩!若罪业可作资粮,何须持戒精进?”
“尔可见的,辛饶可成佛了?”
无定僧只是微笑:“辛饶……未尝不能成佛?”
正当此刻,无定僧又合掌长叹: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