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天下为公,可号大同!”
如此一来,便是将道经内的思想同大同教的教义联系了起来。
而且他的逻辑缜密,竟然还使得那些个道人没有办法反驳,
能够通读道经之人,也竟是下意识地去认为谢三所言正确。
面对被谢三以雷霆万钧之势打成重伤的当代天师,他本想借“大道自然,无为而治”的哲理作为盾牌进行反击,
然而,谢三却以直击人心的道理回应:“道之行也,天下为公,天下非一人之天下,乃天下人之天下。”
“公平公正、大公无私、天道的运转虽说是自然使然。”
“但冥冥间的真意就是真心实意为天下人民,为最广大的百姓提供公平公正的社会秩序,这是天授神权,是天理所在,是非人力所能及,实乃天理昭昭,不可违抗。”
这又是让天师哑口无言。
于此,无论是论道还是实力,天师道也都彻底被谢三一人折服。
从此,原本身为大蔡国教的天师道亦是只能加入到了大同教的行列。
从此大同教内,不止是单纯有僧兵,也还多了道兵,还有以普通百姓为主的赤兵。
所谓赤,便是赤血丹心为大同社会而奋斗!
短短的两年时间,谢三缔造出来的大同教便卷席了整个大蔡。
谢三并没有满足,他的势力在不断地扩张,
他的实力在不断的膨胀,他的眼界也就在自然不断的开拓。
谢三能够意识到,征服了一个小小的大蔡皇朝不过只是开始,大同教的目标应当是星辰大海,而非是这小小的弹丸之地。
在静静地修养了二十年后,整个大同教都已焕然一新,
百姓们能够在其中安居乐业,所有的土地本民众们均分,
就算是再贫瘠的田,也可以由道法来将之变得肥沃。
也正因为道法的原故,他们不会担心旱灾、涝灾等天灾的影响,几乎每一年都是丰收大年。
高强的生产力使得饥饿彻底消失,路上再无饿殍,也再无世家豪族褫夺民间财富的事情。
在大同教的统治之下,没有歧视、没有三六九等,就算是修士和平民之间也没有特别明显的隔阂。
谢三也同样如此,他早已经寻找到了自己的女儿,并且大隐于市,将自己看成了一个寻常人,与百姓们共乐其中。
这一日,谢三和女婿一齐完成了当日的耕种,便是扛着锄头朝回走去。
目前,他并不是没有向外扩张的欲望,
是因为他清楚地知晓,自己实力有限,能够驾驭的领地只有大蔡这样大小。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