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说第一个,拉孙无须一把。”
“这么做的核心逻辑,是维持可控的混乱。”
“孙无须现在是个软柿子,我们捏着他签下的条约,可以持续吸血。”
“而如果再帮他稳住局面,短期内,我们或许还能继续通过他,以相对合法,有序的方式,攫取楚国资源,比如矿权,商路特权等等。”
“但代价是,我们需要付出一定的成本。”
“可能是有限的军事威慑,可能是外交上的支持声明,甚至可能包括一些实际的物资援助,帮他度过眼前的危机。”
“但这里有几个致命的问题。”
李北玄话锋一转,轻声道:“第一,孙无须已经威信扫地,这货明显是个扶不起的阿斗。”
“我们投入资源帮他,效果如何,很难说。很可能是个无底洞。”
“第二,就算暂时稳住了他,楚国国内深刻的矛盾并未解决,武勋集团和民怨只是被暂时压制,就像火山,随时可能再次爆发。”
“第三,也是最关键的,我们帮孙无须,就等于直接站到了以刘显为首的楚国武勋集团的对立面。这会让我们失去与楚国国内另一股强大势力接触,合作甚至利用的机会。”
“等于为了一个朽木,放弃了整片森林的可能性。”
赢世民和杜玄龄微微颔首,这些利弊,他们自然早已权衡过。
李北玄考虑的很透彻。
果真是有几分见解。
“那第二个呢?”
赢世民饶有兴味的问道。
李北玄点点头,继续道:“再说第二个,推他下台,甚至加把火。”
“这么做的逻辑是破而后立。支持刘显造反,或者至少作壁上观,让楚国陷入内战。”
“而好处,也是显而易见的,我们可以趁乱获取最大利益。”
“毕竟,战乱会极大削弱楚国国力,我们可以趁机蚕食边境领土,遥控……就是,直接插手楚国,甚至在内战双方两败俱伤时直接下场,实现鲸吞。”
“这看起来是最痛快、收益可能最大的选项。”
“但风险,同样巨大。”
“第一,一旦失控,楚国可能陷入长期分裂和动荡,产生大量流民、溃兵,严重威胁我国边境安全,维稳成本会急剧升高。”
“第二,其他周边国家,比如魏国、南越,乃至一些小国,会不会趁虚而入?导致局面更加复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