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孙无须和冯保派徐子升来,根本目的不是来慢慢砍价的,而是要用最快的速度拿到救命的痘苗。
慢,本身就是楚国无法承受的代价。
而最重要的是,李北玄绑架了道德和舆论。
因为此刻,武国此刻扮演的不是趁火打劫的恶邻,而是雪中送炭的善人。
他徐子升若是在善人急着送炭的时候,扭扭捏捏地谈“这炭火钱能不能便宜点”,那成什么了?
冷血?
自私?
罔顾国民性命?
这口天大的黑锅,莫说他徐子升,就是整个楚国朝廷都背不起。
一旦传开,后果甚至比签订条约可能还要严重。
想到这里,徐子升的额头渗出了细密的冷汗。
大脑飞速运转,试图在这绝杀之局中,找到一丝破绽,一线生机。
能否以“查验痘苗真伪及功效”为由拖延?。
不行。对方既然敢拿出来,必然有十足把握。
且此举同样显得质疑武国的诚意,徒增恶感,拖延的代价楚国付不起。
能否强调“条款巨大,需细细斟酌”,要求先交付部分痘苗以示诚意,边用边谈?
更不行。
因为这等于默认接受了条款主体,只是纠缠于细节。
武国完全可以以“条款未定,援助规模无法确定”为由,只给一点点,吊着他,让他在后续谈判中更加被动。
而且,先给一点,同样坐实了接受援助的事实,道德绑架依然成立。
那么,能否试图挑动武国内部的不同声音?或寻找其他国家的调停?
远水不解近渴,且希望渺茫。
李北玄既然当面提出,那必然已经是朝堂共识。
至于其他国家?
谁愿意为了一个被天花折磨得奄奄一息的楚国,去得罪正如日中天、手握救命神药的武国?
一条条思路被提出,又被徐子升自己迅速否决。
每一条路,似乎都通向同一个结局。
被迫接受,而且还要承情。
想到这里,徐子升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感。
他一生经历过无数风浪,挫败过许多阴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