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且,极善于看势。
他和赢高明、赢高熙的年龄相差不大。
但老三的身份让他很尴尬。
前面老大老二打的不可开交,后面又有赢丽质异军突起。
所以赢高治在此之前一直没什么存在感。
只是偶尔过分小透明的时候,才会搬出“孝”名来给自己刷一刷存在感,别让别人都把他这个皇子给忘了。
这听起来挺窝囊,甚至挺无能的。
但这其实,是一种相当聪明,甚至,也相当考验人心性的做法。
毕竟不管是太子赢高明,还是魏王赢高熙。
两人虽然明争暗斗了好几年,在京中风头无两。
动辄搅得六部人仰马翻、朝野皆惊……
但再风光的皇子,也难保没有失势的那一天。
朝堂局势起伏跌宕。
有时不过是一道诏令,一次训斥,一个马前失足,便能将天之骄子拽进尘埃。
而在这漫长而危险的角力中,赢高治从未试图插手,更没有在任何一个兄长落势之时,趁火打劫。
这并非胆怯,也非懦弱,而是一种极度克制的冷静。
因为赢高治很早就意识到,他并没有一开始就赢的筹码。
既无母族加持,又无文臣班底。
无兵权,也无学派。
若他贸然下场,那不是参与博弈,而是替人做棋。
所以他选择了沉默。
把孝顺当作标签,把小透明作为保护色。
把没存在感,当成一种伪装。
把一切野心和锋芒,都裹在笑语晏晏的温顺里。
旁人只当他憨直,不争不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实际上他是在等。
直到他等到十八岁这一年。
等到太子昏聩被父皇再三训斥。
等到魏王赢高熙被勒令就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