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虽然是社会性动物,但十万人的调动,绝对不可能是自发的。
也不可能没有人负责串联、调度、掩护。
更不可能没有本地人协助。
所以,这背后,必然有个极为庞大的势力,在协助、掩护青壮们的转移。
“这是其一。”
“而其二……”
既然这帮人进了山,那就必然要吃、要喝、要御寒。
八到十万人,不管怎么省,每天光是维持生存,都得消耗惊人的物资。
就拿粮食来说。
即便压到最低生存线,每人每日仅吃一斤粗粮糊糊,那也是十万人十万斤,一日就是五十吨。
一个月就是一千五百吨。
一千五百吨是什么概念?
十头大象都载不完。
而且这还不包括水、衣、柴、油、盐、工具、药品、铁器、被褥、炊具……
对方就算能让十万人赤脚进山,但也绝不可能让十万人没锅没碗地活着。
哪怕再简陋,也要有最基本的生存设备。
那这些东西,哪来的?
想到这里,李北玄脑中瞬间浮现出一个词。
补给线。
没有补给线,就没有持续的隐匿。
这群人不可能靠山里打猎解决温饱。
哪怕这片岭子曾经是狩猎圣地,也养不活十万人。
十万人,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再肥的山林,三日之内也会被猎光、啃光、砍光、挖光。
这不是李北玄主观推断,这是铁一般的规律。
如果一个地方真的能长期养活十万人,那当年猴子猿人就不会从树上下来,也不需要学会种地,直接窝在麻谷岭里就能成文明社会了。
换句话说。
麻谷岭并不具备供养十万人的自然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