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天后。
对外贸易部办公室,正在召开一场会议。
杨亮平和陈建业一起参加。
两人在会议上讲述了轧钢厂的生产进度和相关工作。
“小杨工作做的很好,我很满意。”
“陈建业同志更不用说,他是这次对外贸易的最大功臣,完成了研发和生产两大块的主要工作。”
“你们都很不错。”
叶部长不吝称赞。
“都是领导指导的好。”
杨亮平客套道。
“你不用客气,工作干的好就是干的好。”
叶部长笑着摆手。
说完生产的事,叶部长询问销售这边的工作。
杨亮平和陈建业也在旁听。
“港城代理商要货很多,证明利润很大,正如陈建业同志之前说的,我们应该怎么拿到最大利润,是我们的思考的主要方向。”
“咱们是源头厂家,是国营单位,生产的产品品质过硬,赚的钱也应该最多,不能成为某些商人的赚钱机器。”
叶部长语气铿锵,敲定方向。
他也是受陈建业的启发。
轧钢厂作为源头厂家,累死累活生产产品,如果赚的钱还不如商人倒腾一手,那有什么意思?
轧钢厂是四九城的重工业单位,赚的钱都是国家的,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赚的越多,老百姓日子越好过,不好吗?
“领导,我们几个想了一下,能不能增加几个代理商?”
一个对外贸易部的工作人员提建议。
“增加代理商?你说说你的想法。”
叶部长琢磨了一下,问道。
“我是这么想的,现在我们给港城那边供货,只有一个代理商,我们给他出厂价,他拿货之后在港城销售,没有竞争。”
“如果我们增加两个代理商,三个代理商一块拿货,我们可以让他们报价,价格高的我们优先供货给他们,这样我们卖出去的价格会高一些。”
工作人员解释。
“你说的有几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