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练兵场离开后,沈筝直接去了嘉禾圃。
她选了约四千定植株,连株带土一起移栽回同安县。
四千定植株听起来很多,实则培育这些定植株,只用了不到四十斤薯种。
红薯这种高产作物便是如此。
此时的薯苗早已褪去了初见时的单薄,紫褐色的茎秆像细筷子,舒张的叶片如婴儿巴掌,一眼繁茂。
“沈大人,您要不。。。。。。再多带些走吧?”望着眼前延绵的苗田,曲老农师忍痛说了违心话。
“您老若不愿说,便莫说了。”沈筝蹲下身,摸着毛绒绒的薯叶,笑道:“您老也知道,本官回同安县一路舟车,这些小家伙不一定承受得住,就说路上的损耗,您难道不心疼?”
曲老农师心口抽了抽。
心疼。
怎么能不心疼呢。
就说沈大人准备带走的这四千定植株,他想着都心疼。
可。。。。。。
“尚书大人说了,您只要不将地里的苗子薅完,怎么着都成。。。。。。”
沈筝抿唇一笑。
季本昌这是还不知道红薯的好呢。
待到收获之日,看他还能不能说出如此豪迈的话。
“就这些,够了。”她道:“本官带这些回去,就是想给百姓看个新鲜,顺带为明年留些优种。”
曲老农师悄悄松了口气,问道:“沈大人,您明日便出发吗?近来田里离不得人,下官。。。。。。可能无法来相送了。”
“明日还有些事,得后日才能出发。”沈筝往嘉禾圃门口走去,“离京本就不是什么大事,您忙便是,不必相送。待本官下次回京,再来与您探讨农技。”
闻言,曲老农师微愣。
如今的沈大人已是四品协理,却仍愿意与他们这些农师探讨。。。。。。。
如此胸怀,真是令人喟叹。
他深深行了一礼,道:“如此,便祝沈大人一帆风顺,万事顺遂。”
望着田里繁茂的薯苗,沈筝笑着回礼:“那本官,便祝您老明年育出的苗,比今年更壮,明年种下的种籽,比往年更丰。”
微风袭来,薯叶摇曳,似是告别。
马车驶离嘉禾圃之时,申管事赶着车追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