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发现苗头不对,他们也就要提前准备将资产全部转移前往欧美、新马泰等国家和地区了。
张平很清楚这一点,他也在考虑自己如何从这位港商手上攫取到更多的利益。
很明显,这位港商大少前来不是真的只是为了钱来投资的,而是为了打探情况。
自己跟人合资建厂的大方向显然是不能改变了,除非自己将已经到手的红光厂立即让出去。
不过那样也会有很多后患。
一旦这样做了,那就是等于给了很多人狠狠一巴掌,所有支持自己的人,包括霍正言、陆宇,还有长安轻工局,甚至还要带上京城李家和秦省某些自己不知道的存在。
那个结果自己绝对承受不起。
那么,方向就只有一个了,合资!
既然不能改变,那张平就只能考虑在有限的范围内自己如何得到更多好处。
他想了半天,稍微有了一些头绪。
首先,港商毕竟是外商,合资建立的企业也毕竟挂着一个合资的名头,那税收和优惠方面不用说,甚至贷款方面都会得到非常大的优惠。
对于政府来说,这不但是一件经济大事,更是一件政治大事,肯定会积极支持的。
所以,张平一开始就能获得一笔无形的资产,那就是来自政府各部门的支持。
第二,那就是技术,港商既然投资,那必须要带一些东西过来,技术显然是最好的东西。
其次就是管理。
刚刚霍正言也说了,那位大少承诺可以派一些管理人才过来。
而张平心里盘算的是,到时候可以让这些人给自己现有的企业内部其他人员培训一下,或者指导一些管理方面的东西。
很多东西自己的确懂,但自己不是科班出身,很多东西都带着野路子,别人学了也不一定适合,还是有正统的培训更好。
或许,自己也可以趁机跟那位大少拉拢一下感情,哄骗他弄一些技术过来。
港岛那边跟国外接触紧密,一些人家过时的技术放在国内也是高科技,做到这个应该不难。
他觉得或许自己可以调整一下自己对于长安服装厂的产品方向,不过具体要等到见过那位港商大少再说。
第三,张平觉得或许自己还可以从这位大少身上弄到一些资源,让自己事业的发展加快步伐。
用“国外先进技术”这个噱头在国内弄出一番新的成绩来。
第四,他觉得自己若是努努力,只要运气不太差,或许自己还能哄骗这位港商大少弄到第二批资金,那自己也许就能将目前的事业版图再次扩大不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想了想,再次确定了第五点。